2.3.1 社会科学预测的特殊性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没有比“科学预测”更能使社会科学尴尬的了。虽然预测是科学的重要功能,但是社会科学的预测功能往往并不令人满意。社会科学的预测存在着所谓“自毁预言”和“自证预言”(“预言的自我实现”)的悖论。所谓“自毁预言”是指“人类行为原本是按照其预言的过程发展,但由于这个预言的产生使人类行为完全改变了”,导致预言自身的破产。“自证预言”正好与此相反,“是对一种会引起新行为的情形的虚假规定”,从而使“错误永远具有支配作用”;也可以说“一种最初是虚假的但被广泛接受的预言、期望或信念,最终却实现了,这不是因为它是真实的,而是因为太多的人把它当作真实的并以此去行动”(罗伯特·默顿,2001) 。简而言之,自毁预言为“真”,但人们因为预言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从而使预言应该发生的变化没有出现。自证预言为“假”,但人们因为相信预言,并按照预言的虚假规定去行动,从而使预言得到证实。[4]
社会预测中最为典型的有两种情况,一是发生深刻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危机,当学者预测现有的社会制度将会为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但是预言所揭示的深刻的社会矛盾改变了人的行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变革,从而扭转了社会制度崩溃的可能,促进了社会进步。这或许就是自毁预言,虽然预言未能实现,但它在促进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二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冲突可以采用不同的理论进行解释,如果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进行解释并付之实践,就会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释为阶级之间的关系,当人们相信这样的理论时,社会矛盾和冲突就被建构成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这或许就是自证预言,它意味着对社会的认识是建构性的,不同理论对同一社会进行解释时有可能会得出不同结论,一旦成为执政党的实践指导,社会就“自然而然”地成为预言所描述的那样。自证预言告诉我们,对社会的认识和预测必须非常谨慎,社会科学理论还未达到甚至不可能达到高度的普适性,因此社会研究应该从“实然”而不是“应然”进行研究。
社会科学预测的准确性取决于三个重要条件:理论的科学性、现象的稳定性以及人们对预测的心理反应。“自毁预言”并不是因为理论不具有科学性,而是因为社会现象的不稳定。也就是说,正确的社会预测建立在科学理论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之上,并且科学理论也是经受了检验的。但是,社会预测公布以后之所以引起相反的结果,是因为社会预测对现象的变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这时候理论没有改变,事实却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有时甚至改变了原有的事实。社会科学的预测同时包含对现实的批判,如果这种批判被人们接受就会对现实加以改造或改良,使得社会朝着另外的方向发展。由于社会科学的预测尤其是批判性的社会预测,往往会引起相反的结果,因此,我们在评价社会科学理论的科学性时,要将其放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要分析理论的内在逻辑性。一个具有内在逻辑并且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理论就应该是科学的。“自证预言”则是因为预言对人们的心理影响而引起的。或者是人们相信一种结论,自发地用某些模棱两可的事实去印证;或者是人们由于相信一种“理论”,并愿意去实践,从而改变了事实,验证了“预言”。自证预言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股市谣言。本来正常的股市因为某人传播流言,并预测股市要大跌,投资者相信这个流言,纷纷抛售股票,股市大跌,预测成功。其实很多目标的最终实现,都具有“自证预言”的特点,因为人们相信这个目标,并以自己的行动去实践,最后目标就达到了。“自证预言”告诉我们,错误的理论和目标在特定时期内也有可能被证实或实现。总之,无论是什么样的预测或预言,它总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而人的行动的主观动机与人的心理活动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行动是有主观意义的,是人的主观动机下的行动。和“自毁预言”一样,“自证预言”的实现还在于一旦预测对人的行为产生心理反应,就会通过社会整合和系统整合得到传播和扩大,无数个人因为对预测的心理反应而产生的行动经过整合以后改变了原来的社会事实,从而使预言得到实现。
因此,“自毁预言”和“自证预言”的失败或者实现都与两个机制有关:一个是心理机制,即预测对人的心理影响,促成行动者改变了自己的行动;二是“结构二重性”机制,无数个个人因为在一定的预测或理论预言的影响下,改变了自己的行动,个体行动经过整合成为“集体行动”甚至是全社会的“集体行动”,最终改变了原来的社会结构。由此可见,社会科学的任何预测都会对原有社会事实施加重要的影响,从而改变事实,这也是社会现象不可能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不能以自然科学的标准来衡量社会科学预测功能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同时,对事物或社会现象不同的解释方式产生不同的预测方式。对于重复出现的现象(如天体运动)可以做出比较精确的无条件预测;对于受多种因素影响的某类事物(如气象、通货膨胀)可以做较精确的有条件预测(即假定某些因素为常量);而对更多的参差多态的个别事物,由于需要考虑各种具体的影响因素(包括偶然因素)的作用,因此只能是综合多重解释,做出相对准确的概率性预测。由于现代社会中的社会现象相当复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是不稳定的,因此,社会科学的预测与自然科学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多的是做概率性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