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标准实验模式及其变形
标准实验模式是指一种包括前测和后测、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变量的标准化实验方式,也称为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实验或经典实验模式。需要注意的是,在标准实验模式中,实验组和控制组的成员素质要具有比较高的同质性,实验组和控制组要能有效分离,尽可能避免两组成员的交流,不要让他们知道正在进行的实验,从而减少外来因素或变量对实验的影响。标准实验图示如下(表10-1) :
表10-1 标准实验模式
例如,某社工组织为了提高农民工对艾滋病和性病的认识,选择相邻较远的A、 B两个建筑工地进行实验研究,两个工地的农民工素质基本上差不多,其中A工地为实验组、B工地为控制组。实验变量是由社会工作者向农民工开展各种生动的性健康教育,包括展览、看录像、个别访谈和交流等。实验前对两个工地的农民工进行性健康知识的测量,A、 B两工地农民工的分数差不多,平均分数分别为50分和52分。社会工作者在A工地对农民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性健康教育,再用原来的测量表对A、B两工地农民工进行性健康知识测量,平均分数分别为75分和55分,实验结果(性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75-50)一(55-52)=22(分)。即A工地农民工进行性健康教育后,他们的性健康知识平均分数要高出B工地农民工22分。因此,对农民工实施性健康教育后,可以提高他们对艾滋病和性病的认知水平。
在标准实验模式的基础上既可以变形出比较简单的实验模式,也可以变形出比较复杂的实验模式。简化的实验模式主要有:无控制组的事后试验、有控制组的事后试验、无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实验;比较复杂的实验模式主要有多组实验模式,即多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模式。
无控制组的事后实验(见表10-2)实际上就是自然实验,往往适合于一项制度改革或其他突发性因素对人们价值观念或行为方式的影响。例如,我们以2002年末爆发的“非典” (SARS)为例,调查在“非典”爆发后,有多少人改变了自己的行为方式。根据南京大学社会学系2003年5月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五大城市2064户居民的电话调查,有51.1%被访者认为在SARS流行期间,自己的生活行为习惯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其中79.9%的被访者的卫生习惯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出行习惯和饮食习惯发生变化的分别为44.9%和32.8%; 67.0%的被访者在SARS流行期间的休闲娱乐是看电视、听音乐(陈友华,2004) 。因此,我们可以说,SARS改变了很多人的行为方式。当然这种实验模式也可以运用在人为的实验模式中,例如,经过对A工地农民工进行性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明,有70%的农民工对性健康的认知是正确的。
与自然实验相类似的是现场试验,例如,我们要做一个有关“同情心”的实验,可以在马路上观察在一段时间内行人给乞丐钱物的人数和不给钱物的人数,其中实验变量(刺激)就是“乞丐”。具体的做法是,找到一个真正的乞丐,请他在商务楼下乞讨,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白领的同情心(假定进出商务楼的基本上是白领),然后观察在一段时间内进出商务楼的白领和路上行人给乞丐钱物的各自的比率,即计算在一段时间内进出商务楼的白领给乞丐钱物人数占观察期间进出商务楼的总人数的比率和给乞丐钱物的行人数占总行人数的比率。其中“乞丐”仍然是实验变量或实验刺激,实验组是进出商务楼的白领,控制组是行人。
表10-2 无控制组的事后实验
相对而言,无控制组的事后实验对实验结果的判断只能是估计的、粗略的,无法得到一个精确的数字,我们不能排除实验结果可能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农民工的性健康教育后的测试结果,可能是他们从其他渠道获得有关性健康的知识,也可能是他们的工友中患有性病迫使他们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可以以B工地民工为控制组,成为有控制组的事后实验,经过“后测”,B工地民工性健康认知正确的比率为40%,因此经过对民工的性健康教育,民工性健康认知水平提高了30%。这种实验模式就是有控制组的事后试验(见表10-3) 。
表10-3 有控制组的事后实验
无控制组的事后实验由于缺少“前测”,研究者不能了解实验前后的变化,无法获得实验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过程,即“转变率”。例如,我们不能发现SARS对人们行为习惯影响的转变率是多少,或者性健康教育对农民工认知水平的提高起到多大作用。如果我们在实验时增加“前测”,变为无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实验(见表10-4) 。在实验前,调查发现人们饭前便后或者回家就洗手的比率为50%, SARS以后这个比率提高到80%,我们就能说经过“实验”,人们的洗手习惯比率增加了30%。同样,农民工在性健康教育前对性健康认知正确的比率为30%, 性健康教育后,这个比率达到70%,因此经过对农民工的性健康教育,他们对于性健康的认知水平提高了40%。无控制组事前事后实验与事后实验相比较,虽然更能反映出实验变量的效果,但如果前测和后测两种测量时间间隔太长,会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因为缺少控制组,不能控制其他变量对实验的影响。因此,有条件的话还是应该采用标准实验模式,即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实验。
表10-4 无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实验
多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就是在标准试验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或两个实验组,用以比较几个实验变量的作用(见表10-5) 。
表10-5 多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实验模式
例如,我们在三个工地进行农民工性健康教育方法的实验,其中两个工地分别为实验组A、实验组B,一个工地为控制组,A组的实验变量是看录像,B组的实验变量是图片展示。实验前对三个组先做一次有关性健康知识的测量(前测),实验结束后再做一次测试(后测),然后分别比较A组、B组与控制组测试结果的差异,差异较大者就被视为效果最好的性健康教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