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4 查阅文献和文献述评的方法
如何查阅文献基本上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首先是如何找到文献,这些内容属于“文献检索”课程,这里仅做简单的介绍。前面已经说过社会研究的文献具有严格的规定,它是指具有历史意义和研究价值的著作、论文或资料,即学术文献。具体来说,社会研究的文献形式主要是:著作、论文或研究报告、统计资料、档案资料等。
现代社会的文献除了私人档案之外,绝大部分都集中在图书馆、档案馆和互联网上,研究者可以运用不同的检索工具从图书馆、档案馆和互联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在图书馆,现在主要利用计算机检索工具,输入“书名”“作者”“主题词”“索书号”等进行检索和查询。网上的查询更为简单,可以在网上专门的搜索工具如Google、百度等,输入所要查询的主题词或关键词,或者进一步根据条件设置输入所要查询的“题目”或“摘要”“作者”“发表时间”等,就可以获得相当多的文献条目。打开后,可以在浏览以后把有价值的文献下载下来。网上检索一般可以采用逐步“收敛”的方法,即开始从比较大的范围里搜索,然后逐步缩小范围,也可以在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几个不同的主题范围内进行搜索。例如,要查阅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就可以在“青少年教育”“未成年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化”“青少年犯罪”等不同的主题范围里搜索。此后,可以根据已经搜索到的结果,聚集到更为具体的“主题词”,扩大搜索的范围。根据上面的例子,还可以在“网络犯罪”“网络游戏”等主题范围里找到所需要的资料。
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是社会研究查阅最多的文献。研究者通常使用各种检索工具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文献资料。英文论文检索工具主要有Social Science Index (SSI,社会科学索引)、 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 (S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此外,社会科学的各门学科也有自己的索引工具或是具有索引功能的论文摘要期刊。例如,人口学的Population Index(人口索引)、社会学的Sociological Abstracts(社会学摘要)、政治学的Political Science Abstracts(政治学摘要),以及更为广泛的Social Science Abstracts(社会科学摘要)等。中文论文检索工具主要有每月出版的《全国报刊资料索引》(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各门社会科学的《复印报刊资料》及其索引。此外,《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兼有索引功能和论文摘要。最近10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中国知网、CSSCI等哲学社会科学等中文数据库,给中国学者搜索文献带来了很大方便,但是因为信息过于丰富,有的时候不免鱼龙混杂,也要求研究者学会识别和筛选文献。同时,在规范性的学术论文所附的参考文献或注释中也能找到更多的文献目录。通过文献查阅一方面能够全面了解已发表的论文对文献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能发现参考文献中没有被引证的观点。
此外,可以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阅有关的统计资料、统计年鉴等,这些资料往往是社会研究资料的来源或补充,因而也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从政府档案馆那里获得有关历史资料,包括曾经发表的和还没有发表的。对研究需要的私人档案,如日记、家谱、照片等,一般通过“购买”或者个人捐赠获得。
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如何得到与研究有关的、质量比较高的、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献呢?这就涉及如何选择文献。下列因素可以作为衡量一篇学术文献价值质量的参考:①研究的相关性,即所选择的文献必须和你的研究课题有关;②发表的时间,相对而言,相关文献发表或出版的时间越近,其价值相对较高,尤其是研究报告;③作者的学术地位,相对而言,作者的学术地位越高,文献的权威性、影响力相对也大[10];④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等文献;⑤刊物或出版社的级别,虽然我国学术刊物的等级评定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如中文核心期刊),但是还是有一个约定俗成的标准:一般发表在国家级刊物(如《中国社会科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办的学术刊物)、专业刊物、国内一流大学的社会科学学报上的,质量一般较高;在专业的学术出版社或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专著,学术价值也较高。
其实,以上所讲的衡量标准仅仅是表面的,还不足以完全凭此判断学术文献的质量。文献质量评价的最好方法是通过自己的阅读来把握。优秀的学术文献评价标准基本上有两条。
第一,文献的学术贡献。评价一篇论文、研究报告或一部学术著作的学术贡献的要素有三个:理论、方法和问题。三个要素的组合按学术贡献由大到小的程度大致如下:①采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②采用新理论、老方法解决新问题;③采用老理论、新方法解决新问题;④采用老理论、老方法解决新问题;⑤采用新理论、新方法解决老问题;⑥采用新理论、老方法解决老问题;⑦采用老理论、新方法解决老问题;⑧采用老理论、老方法解决老问题。其中第①种的学术贡献最大,第⑧种只是重复过去的研究,没有什么学术价值。当然,中间部分的学术贡献大小的程度有时很难区分,这依赖于一定的价值判断,如,以问题为标准,还是以理论或方法为标准。
第二,文献的学术规范性。所谓学术规范主要是指作者的研究起点是什么(即前人在这一领域中的贡献),他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开展自己的研究。具体而言就是研究者引用他人文献的程度。一般来说,一篇论文、研究报告或一本专著引用他人文献越多,引用文献的权威性越高,它的学术质量就越高。因为文献反映出研究者的起点高低。如果以较高水平的文献资料作为研究的起点,通常研究的水平也不会太低。
在选择并确定对自己研究有参考价值的文献之后,需要通过浏览、泛读、精读等方法了解和掌握各篇文献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发现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加以整理,形成一篇文献报告,即文献述评。文献述评在重大课题申报、学位论文尤其是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是不可缺少的。文献述评就是研究者在阅读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全部文献之后,对以下问题做出回答:①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已有研究的理论背景、研究框架;②这些文献中,尤其是研究报告的研究方式、研究方法有哪些,其中包括研究对象选取、抽样设计、样本规模确定、资料收集和分析的方法,以及理论框架和经验资料之间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进行演绎和归纳,研究假设验证的精确度和可靠性;③与研究课题相关的以往研究中有哪些成果,这些研究成果达到怎样的水平;④文献中存在的问题或研究的局限性,其中包括理论和方法的局限性以及资料的时效性,从而为自己提出研究提出问题奠定基础。以上问题都必须在文献述评中进行回答,也是一篇规范性文献述评的基本要素。
需要注意的是文献述评不是简单的文献摘要,也不能只有“述”而没有“评”。一篇有质量的文献述评有的时候本身就是一篇有质量的论文。文献述评的撰写首先需要做文献摘要,然后对文献摘要进行归纳和整理,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献中的主要成果和研究方法等,并加以条理化。撰写文献述评时,不要一篇文献一篇文献地单独进行述评,而是要把所有的文献综合起来。最后,还要对以往的研究加以评论,肯定取得的成果,指出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文献述评的格式可以按照观点进行整理,也可以按照以上四个要素逐条归纳,详见本章第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