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深度分析

11.2.5 深度分析

深度分析是在初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类别分析或事件分析方法,把经验资料和理论分析结合在一起,用以诠释、说明或建构某种理论。深度分析的具体方法是类别分析、事件分析和理论建构。

类别分析也可称为比较分析,因为类别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才能区分事物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类别关系在一项研究中往往会分为几个大类别,在大类别下面又会分小类别,相当于量化研究测量由概念到指标的过程。也就是说大类别往往是比较抽象的核心概念,小类别是比较具体的,有的甚至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类别比较既有建立在资料同一性基础上的同类比较,例如,若干个同一性质的不同个案比较,关注的是不同个案的共同特征;也有根据资料差异性的异类比较,例如,若干个不同性质的个案比较,关注的是它们在因果关系或特征上的差异性;还有不同资料之间进行的横向比较和对同一资料各个部分前后顺序进行的纵向比较等。在差异性比较中,可以进行因果关系分析,常用的方法有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事件分析也可以称为情景分析,即按照事件或故事发生的过程或时间对情节和人物进行描述和分析。事件分析是质性研究的重要方法。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非常关注重要事件对个人或群体生活的影响,例如,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个人或家庭的重大生活事件会对他的社会化产生很大影响甚至是决定性影响。“事件”还可以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例如,《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应星,2001)的研究方法就是典型的事件分析,作者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详细叙述了平县山阳乡20多年移民上访和政府“摆平”的过程。在对故事的描述中,农村集体上访事件揭示了国家在土地下放、人民公社制度瓦解以后“正面遭遇”农民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权力是如何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实践中运作的”。在事件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把握事件的重要信息,提炼出事件的发展线索,全面收集事件的有关情节,详细描述故事情节。在进行具体分析时,要把资料的语言意义、社会文化意义、时间和空间背景以及叙述者的表述意图等方面联系起来,揭示出事件具有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类别分析和事件分析各有利弊。类别分析通过比较的方法能够发现资料之间的关系,但是难以反映事物变化的动态过程。事件分析比较符合事物原来的建构方式,能够发现事物变化的过程,但是不能顾及事物之间的比较。因此,结合两者的优点可以把类别分析和事件分析结合起来,形成类别分析下的事件分析模式或者事件分析下的类别分析模式,即在一个类别中可以有自己的事件分析,在一个事件分析中可以同时阐明它的主题意义。

质性资料分析结果形式并不仅仅是一种描述,虽然描述是很重要的。研究者对资料的描述实际上同时也是理论的建构过程,因此,质性资料分析同时伴随着理论分析或理论建构,即从特定的角度运用特定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解释或诠释。如果说量化研究是通过建立研究假设的方法,运用资料进行验证,从而检验理论的普适性程度,那么质性研究则是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归纳”出理论。从某种意义上说,质性研究就是通过理论的建构来“证明”它的普遍意义。例如,在《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研究中,作者想要建构或诠释的理论命题就是“权力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实践中运作”,并发展出“权力技术”及相关的精英逻辑、群众逻辑等分析概念。

质性研究理论分析常用的方法步骤是:①运用简单的理论概念对资料进行分析和描述;②根据资料的性质建立初步的理论框架并对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③对资料与理论框架中的概念和命题进行不断的比较,建立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或系统的理论假设(陈向明,2002: 326) 。

质性研究中的理论分析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解释,诠释和扎根理论。

第一,解释方法主要是发现研究对象是如何解释他们自身的生活和经验,或者研究者运用一定的理论揭示研究对象的生活和经验。例如,《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中,作者分析了上访农民“说”“闹”“缠”三种行动,解释了农民企图通过“说”“闹”“缠”等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并进而运用“弱者的武器”解释上访农民的“权力技术”。

第二,诠释方法的意义在于诠释者的发现,即研究者还需要揭示被解释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意义。例如,作为弱者的上访农民的武器——“说”“闹”“缠”,是否所有上访农民都采用过?如果不是的话,为什么有的农民凭借“说”就能解决问题,有的即使“死缠硬磨”也无济于事?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其中的原因,也就有可能对“弱者武器”的“权力技术”进行新的诠释。

第三,扎根理论方法是在深入观察的基础上,根据对资料的分析提出理论模式、议题或一般范畴。研究者在对资料进行分析之后提炼出分析概念或假设,经过进一步的观察和访问进行验证或发现新的问题和假设,逐步剔除那些在理论上比较薄弱或无关的资料,将重点放在对理论建构直接有关的、详实的资料上。因此,扎根理论方法是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发掘社会现象的主要概念,并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形成理论。

思考与练习

1.量化资料和质性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2.资料的初步整理包括哪些环节?

3.在量化资料的整理过程中,资料的审核有哪些方法?

4.当资料输入到计算机后,原始数据会出现什么错误?如何纠正错误?根据教师提供的原始数据进行纠错。

5.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方法主要是什么?

6.制作统计表要注意哪些问题?请从发表的研究报告中寻找一份统计表,指出统计表可能存在的问题。根据教师提供的数据,制作一份统计表。

7.请分析教师提供的一份列联表的数据的意义。

8.如何进行质性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9.请根据教师提供的原始访谈记录进行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