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 配额抽样
配额抽样也称为定额抽样,是非概率抽样方法中运用比较多的一种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笔者更倾向于配额抽样的说法。虽然配额抽样和定额抽样都含有在一定总体内的类别中按主观判断方法选取样本的意思,但是,配额抽样最为关键的是“匹配”,即在控制一些变量后,对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因此,配额抽样既可以作为正式调查之前的探索性研究的选样方法,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抽样方法,运用于质性研究的比较分析中。
配额抽样是将总体按照一定的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或层次,然后由研究者在各个类型或层次中根据自己的判断选取样本。例如,某企业有职工1000人,其中:男女各占一半;工人占50%、技术人员占30%、管理干部占20%;初中及以下占20%、高中占50%、大专及以上占30%。根据配额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100名职工作为调查对象,100人样本中的性别、职业和教育程度构成应该与总体是一样的(见表6-6) ,研究者只要根据下表人数,在总体中按照主观判断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即可。
表6-6 配额抽样举例
注:Ⅰ,Ⅱ,Ⅲ分别代表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
正如前面所讲的,配额抽样方法可以提供一种建立在“匹配”基础上的比较分析。虽然从上例可以看出,配额抽样可以抽取出类似于总体结构的样本,要比一般的非概率抽样方法更能够说明总体的情况(非统计学意义)。但是,这样的配额抽样方法还是没有发挥它的比较分析作用。比较分析方法是在一个能够比较的基础或标准上,使得比较对象具有可比性。例如,在研究青少年不良行为时,很多研究都把它归因于家庭的因素,如家庭残缺、家庭教育等。不能否认家庭是影响青少年不良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我们在经验生活中能发现,不少来自残缺家庭的青少年也能够健康成长,有所作为。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家庭的残缺可能是中介因素,影响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可能还有更深刻的社会原因。如果采用配额抽样的方法选取样本,就有可能深入研究此问题。假定某居委会有10名不良青少年(经常逃学、街头打架等),只要找到与10名不良青少年在家庭背景、学习成绩方面差不多的守法青少年作为比较对象就可以了。如此,通过配额抽样方法选取20名调查对象(见表6-7) ,其中10名是不良青少年,10名是守法青少年。经过深入访谈和观察,或许发现影响青少年不良行为更重要的因素是“交友不慎”,即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他们由于结交了一些有不良行为的伙伴(不良玩伴)而影响到自己的行为。这些孩子之所以会结交到不良玩伴,又与家庭因素有关。如此,就能发现产生不良青少年的“因素链”或路径。
表6-7 青少年不良行为研究配额抽样举例
具体抽样时,只要在表6-7中的守法青少年中,根据主观判断方法抽取同样的人数。例如,表中学习成绩中等、残缺家庭的不良青少年有2名,我们在学习成绩中等、残缺家庭的守法青少年3人中根据主观判断方法选择两名学生,同理在学习成绩中等、健全家庭的守法青少年中选择1名学生。按此方法,我们就能获得学习成绩、家庭背景与不良青少年基本相似的10名守法青少年,然后对10名不良青少年和10名守法青少年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表中带圆圈的数字就是被抽取出来作为对照组的守法青少年人数。
虽然配额抽样与概率抽样中的分层抽样具有相似的特点,两者都是按一定的标准把总体分为若干个层次或类型。但是这两种方法还是有本质区别,不能简单地认为配额抽样是分层抽样在非概率抽样方法中的应用。第一,配额抽样一般适用于总体比较小的研究,抽样建立在研究者对总体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而分层抽样适用于总体较大的研究,不需要对总体的单位或元素非常熟悉。第二,在抽样时,配额抽样是采用主观判断方法抽取样本,分层抽样是采用等概率原则抽取样本。第三,配额抽样和分层抽样抽取的样本对于总体的代表性来说,配额抽样只能获得一个与总体比较相似的样本,但不能再现总体的结构。因为样本抽取是采用判断抽样的方法,是主观抽样。分层抽样由于是以等概率抽样原则为基础,因此它所获得的样本可以再现总体的结构,和总体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第四,只有分层抽样所得到的样本调查结果能够推论总体,配额抽样的样本调查结果是不能推论总体的,它的最大特点是为比较分析、深入研究提供了一个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