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历史研究方法

10.1.4 历史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除了内容分析和二次分析之外还有历史研究方法或比较研究方法。早期的社会学家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于经济系统的历史发展过程的阐述,涂尔干《社会分工论》关于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考察,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对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考察)等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历史文献基础上的。现代社会学家中,如诺贝特·埃利亚斯的《文明的进程》、E.P.汤普森的《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等更是典型的以历史文献资料为研究依据的著作。不少现代社会学家的奠基之作或代表性著作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引用详细的历史文献资料。因此,历史研究方法也是社会研究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在对宏大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或者对社会现象进行历史性考察,建立社会理论时,历史研究方法是不可缺少的。

历史研究方法比较关键的是要根据研究目的收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有的收藏在档案馆里,有的为个人收藏,其中包括公开出版物、原始文献资料、个人日记、回忆录等。对于历史文献资料有的还要进行评估,有的甚至需要考证,其中包括文献的作者是谁,文献的历史背景,文献的时间,文献本身的资料在当时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文献是否存在着偏见(政治的、宗教的、文化的),如何克服偏见,文献作者的分析概念或理论范畴和主要议题等。艾尔·巴比认为历史研究方法是一种质性研究法,不能简单地列出几个步骤,而是要从大量文献中发现模式(艾尔·巴比,2000a: 421-422)。也就是说,历史研究方法最为关键的是研究者通过对文献的阅读建立自己的理论分析框架和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文献资料阐述和论证自己的理论或概念。

例如,《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一书中,E.P.汤普森在马克思阶级理论的基础上,认为“阶级是社会与文化的形成,其产生过程只有当它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自我形成时才能考察,若非如此看待阶级,就不可能理解阶级。”因此,汤普森把工人阶级的“经历”看作是工人阶级“形成”的关键。“经历”是“存在”与“觉悟”之间的纽带,没有这些经历,意识就不会出现,“觉悟”也不会产生。他利用大量历史文献资料详尽地考察了18和19世纪英国工人阶级从劳动到生活水平、从组织到政治活动、从宗教情绪到文化娱乐方式等“经历”中的每个方面,提出正是这样的经历使得英国工人意识到他们的利益与雇主的利益是对立的,从而形成了阶级(E. P.汤普森,200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