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 选择调查点或调查对象
研究课题确定之后,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选择调查点。正如我们在前面指出的,实地研究基本上是以描述和解释某一特定文化和生活方式为目的,因此实地研究的调查点多数是社区,用于实地研究的社区最好是比较完整的,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生活积淀。
调查点的选择大多根据研究者的个人判断和课题的性质进行选择。从一些实地研究来看,有的选点是按照方便、熟悉的原则,有的是根据调查点是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例如,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选择自己的家乡江苏吴江县(现为吴江市),在庙港乡开弦弓村进行调查研究,就是因为比较熟悉,语言相通,容易得到村民的帮助,并且可以充分利用他姐姐费达生个人的声望(费老的姐姐在当地帮助农民建立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从事技术推广工作,在村民中有极高的威信)。同时,费老认为“开弦弓村是中国国内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因此,可以把这个村子作为在中国工业迁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例子”。“由于自然资源极佳,农业发展到很高水平。有关土地占有制度在这里也有特殊的细节。开弦弓村将为研究中国土地问题提供一个很好的实地调查场地。”由于广泛地使用水上交通,与华北农村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就能够通过典型来研究依靠水上运输的集镇系统”(费孝通,1986: 18-19) 。林耀华先生的《金翼》也是在自己家乡进行调查,并且研究的是从小就与林老有密切关系的两家人的生活,实际上就是林老自己的亲身体验,是自己家乡和家族的历史(林耀华,1989:著者序2页)。当代文化人类学家阎云翔的《礼物的流动》,是作者在1989年和1991年两次回到曾经生活七年的黑龙江省下岬村调查的结果(阎云翔,2000:自序1页)。美国社会学家林德夫妇的“中镇”研究的选点则开宗明义地表明是为了“尽可能地代表现代美国生活”“从表面到实质它都够格进行这样一个全面的研究”(罗伯特·林德,海伦·林德,1999: 15, 18) 。为了能够找到这样的调查点,林德夫妇访问了包括俄亥俄、印第安纳、伊利诺斯、密执安和威斯康星等位于东、北及中心地带几个州中的一些城市,衡量各种因素,最后才选择了米德尔敦( Middle Town)。但是,林德夫妇也指出,“我们并未把它当作一个‘典型’城市,很自然,这项研究的结果普遍应用于美国其他城市或美国生活,应当十分小心”(罗伯特·林德,海伦·林德,1999: 15, 18) 。
因此,方便和熟悉,相对的代表性是研究者在实地研究中选择调查点两个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根据笔者有限的阅读来看,国内学者在进行实地研究时,比较注重方便和熟悉,尤其是对传统村落的研究,国外的学者比较注重相对的代表性。也许这与中国的社会还是一个“熟人社会”有关。但有不少学者认为,方便和熟悉作为选点的标准有利于进入现场,有利于收集资料,但是它可能会以丧失观察的敏锐性为代价,不能保持一种客观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