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罗马采矿

1.2 罗马采矿

希腊文明逐渐融入了罗马帝国的文明之中。尽管它们地理位置不同,但在技术上没有什么界限,即使是采矿和采石也是如此。希腊人对科学的热爱,能够通过罗马人严密的实践项目显现出来(图4)。

希腊熔炉很偶然地(毫无疑问最初是意外地)生产出了铸铁。保萨尼阿斯(Pausanias,2世纪)说道:“萨摩斯的泰奥多鲁斯(Theodorus of Samos)是第一个发现如何将铁浇注(或熔化)并制出铁雕像的。”[9]遗憾的是,他没有提及炼铁所必需的高温炉的情况。塞浦路斯还记录着在公元前7—前6世纪流行的动物的铸铁形象,它们也许非常小,且是铸成一体的,或者充当玩具,或者用于巫术活动,在亚历山大城和其他地方十分流行。后来,关于它们的传说被过分地夸大了,例如撒克逊时期的比德(Bede)曾提到,马背上的柏勒罗丰(Bellerophon)的雕像重达5000磅[10]。尽管在不列颠也许有少量类似的铸铁像出于某种目的被制造出来,但务实的罗马人很少提及这样的古董。

由于可以建造出雄伟辉煌的高架水渠(第19章),罗马人能够提供足够的水来进行选矿。由于采矿业的发展,他们抽干了西班牙西南部的廷托河铜矿的水,甚至远及不列颠的铜矿。事实上,与希腊采矿技术相比,罗马采矿时使用的水泵设施显示出极大的进步。这些装置中,最重要的是水车(边码593起)。在廷托河矿的某处,8对这样按序排列的水车,能够将水提升30米。在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矿山,现在已经发现了许多通常直径4.5米的水车(图5)。另一个提升水的方法是使用阿基米德螺旋泵,罗马人称之为“耳蜗”或者“水蜗牛”(边码676起)。

img

图4 罗马采矿点在欧洲的分布图。

对于普通的罗马矿山来说,为了节省劳力,平硐都做得尽可能小。有时候巷道的底部宽度只能容许一个人通过,上部较宽一些,这样可以允许矿工背上一个包或者手上拿一个篮子。但是,在葡萄牙的某些罗马时代的矿山,进入工作面巷道的高度和宽度竟然有5米。在墙的一面,有一条窄窄的5米深的水槽。往往还有一个10米见方的矿室,中间是一块花岗岩巨石,周围有一圈动物留下的脚印,所有这些遗址都仍然使用一种“链斗式”设备来提升水(边码637、边码675)。

img

图5(左)罗马人使用的一组8对提水车,用来给西班牙的廷托河铜矿排水。这些轮子也许是用脚踏传动的。(右)单个水车轮,葡萄牙的一组水车的一部分,正视图和俯视图。直径5米,可提升3.7米。2世纪(?)。

显然,这些各不相同的机械装置是对手舀这种简单方式的补充。普林尼提到了一个为汉尼拔(Hannibal)“每天生产300磅银子”的矿山,它已经被发掘了1500步距。“在整个这段距离中,担水的人日夜轮流将水舀出来……这样就汇成了一条大河。”[11]这些罗马舀水者或者使用青铜或红铜的提桶,或者使用被青铜箍住并涂以沥青的西班牙草编篮子。

火力采掘法很早就已经为人熟知(第Ⅰ卷,第20章),但在矿井中还是尽可能少用为好,它会像普林尼指出的那样使巷道充满“蒸汽和浓烟气”[12]。也许水可以用来促进冷却,从而促成岩石的破裂[4]。

从形式上来看,使用的工具从史前到现在没有太多的变化。即使是腰部微细、用枝条装成把手的石头锤子,依然使用了很久。在罗马时期,铁的使用很自然地增加了。古罗马的拜提卡省发现的铁制工具,能够比较精确地测出年代,包括单头或多头的镐,有直的也有曲线型的(图6),以及用来敲进岩石中的楔。锤子也许有两个平头,或者是一个平头和一个尖头。它们通常重5—10磅,有一个短的木把(图7)。撞锤有一个重达150磅的铁头,普林尼提到它可以用来打断石英矿脉[12]

img

图6 罗马矿工的铁镐。

发现于西班牙南部的利纳雷斯,1—2世纪。

img

图7 罗马矿工典型的铁制工具:镐、锤和铲。部分还有木柄。

发现于西班牙南部的利纳雷斯,1—2世纪。

在很大程度上,采矿技术的逐渐进步要归功于技术熟练的工匠代替了普通劳动力,虽然这些熟练工匠一般来说仍是犯人(图8)。到了哈德良时期(Hadrian,117—138在位),矿山有了足够严密的设计,能为矿工们提供洗澡用的热水,还能让矿区的妇女使用。不列颠第一尊表现这个主题的雕像,竟然保存到1911年!甚至在卢克莱修(Lucretius,卒于公元前55年)时期,某些环境恶劣的矿井,就已经臭名昭著,那些用于制作颜料的矿石含砷和汞,十分不利于健康[13]

毫无疑问,罗马入侵不列颠主要是为了掠夺岛上的矿产财富,尽管或许也有消灭高卢人避难所的因素。49年——不列颠被实际占领五六年内,门迪普铅矿就已经开掘。除了已确定年代的铅锭可以用来判断年代以外,我们的证据还包括与前文描述类似的铁制工具(图9)以及几盏铅灯,它们显示这里曾进行过一些地下作业[14]。银和铅经常伴生(也和铜、铁、锡、金伴生),在帝国的资源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罗马人通常会主要使用当地的劳力和方法开采不列颠的矿产,有时根据需要派遣监工和工头。因此,在罗马人治下的不列颠,政府周边区域全面体现了技术产生的全部成果,并不足为奇。

img

图8 罗马矿工的石头浮雕。

工头(左一)拿着一支大钳子,他前面的那个人拿着一把图7中那样的镐,再前面那个人拿了一盏灯。所有的人都佩截着宽皮带。不清楚工头左手拿的是什么。来自西班牙南部的利纳雷斯,1—2世纪。

img

图9 罗马人用于开采铅矿的铁镐。

来自英格兰门迪普,约1世纪。

罗马人的工作明显与罗马统治的不列颠人有区别,南威尔士的杜拉考塞金矿就能证明这一点。那里的露天开采从特征上来说是原始的,但是立井和平硐大约已挖到水平面下24米[15]。残留的遗址显示出,当时曾经使用过提水车。遗址中的7英里长的导水渠是罗马风格的,但它确实是雇用本地劳动力所建造。在罗马矿山附近,发现了多处雕刻好或雕了一半的宝石,它们应该是在当地切割的,也许是罗马官员的业余爱好。

直到3世纪中叶,罗马统治的不列颠才大量开采锡,并且在政府控制下进行。锡的提取(边码46)看起来非常高效,一个大约350年的碟子的锡含量为99.18%,这样接近纯锡的物品甚至在北至诺森伯兰的地方也有发现。但是,除了一些传说外,我们对于罗马统治下不列颠的锡矿开采,一无所知。

不列颠大约从公元前500年就开始制铁了,恺撒(Julius Caesar)称之为一种本地的产业[16]。在罗马统治时期,开采铁矿非常普遍,只是大多数规模太小,不能称之为采矿。更重要的铁矿开采中心在威尔德和迪恩森林。除了较浅的褐铁矿、赤铁矿(坎伯兰和威尔士)和来自煤田地区的含黏土的铁矿石,各种各样的侏罗纪矿石和白垩纪矿石也被开采,人们用煤作燃料,用不同的黏土建造熔炉,用石灰石作助熔剂。罗马时期的锻铁和铸铁,在兰开夏郡、沃里克郡和苏塞克斯都曾发现过。但是,我们对这些地区采矿技术的细节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