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木匠

11.3 木匠

搭建脚手架是木匠(木匠一词的来源和含义,见边码233)的工作。在以石头为主的建筑工程中,木匠的首领往往由业内高手来担当。他不仅要搭好支撑拱券的券架,确保券中的楔石就位,还要负责所有临时使用的木架和工棚。在一般的工程中,他同时也是整个工程的总指挥(图版30A)。

除了锤子以外,历史最悠久的木匠工具就是斧子。起初,斧子的用途要比锯子重要一些,直到锯子演变成电动圆锯,才改变了这种局面。单靠框锯把大块的圆木锯成木板是极为困难的。沿树干径向用楔子和斧子劈成的桁条尺寸较小,损耗也大,因为还得把劈下来的楔形桁条修整成方形。由于木头在风干收缩时是各向异性的,只有径向分割的板块才没有了弯曲和变形应力。基于这一重要的优点,没有比风干和径向劈开的栎木厚板更可靠的木材了。

木匠主要用斧子把厚板修整成方形。从现存的古代木结构文物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中世纪木匠完成这项任务的技巧远胜于今天的木匠或伐木人。这些绝技在至少三代人之前就已失传[5]。图352中是一把典型的修整用的斧子。图353—354是更早的修整工具。刀身装了一个长方形截面的手柄,免得被扭转。更早以前,也就是直到13世纪末期,更流行的是一种酷似战斧的斧子,刀刃是向外弯曲的(图357—358)。那时候的砍斧还没有完全演变成今天这样完美的形式,这也被视为完满演化的一个范例。中世纪的斧子头部形状各异(图350、图355),手柄和现在一样是椭圆形的,但没有被弄弯。

img

图352 用斧子修整木材。

图中学习手艺的年轻贵族就是后来的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Ⅰ)。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判断斧子修整好坏的标准似乎是很严格的。这种斧子的斧刃不均匀,所以其中一边——也就是图中较远的那一边,几乎是完全平的。注意那把双柄锯子,以及那两个木匠腰带上插着的锯条。图中地面上放着一条绳索,上面涂了颜料粉,那是做标记线用的。本图源自16世纪,但图中的工具和2个世纪前使用的没什么本质差别。摘自约1514年维也纳的一本名叫Weisskunig的马克西米利安的自传体书稿。

锛子已经不再是古埃及人的万能木工工具了(第Ⅰ卷,边码687,图134、图487),在很多操作中被斧子取而代之。图361可以看出造船业的情况。锛子在这一行业一直很实用,特别适用于修整弯曲状结构。1500年的木工工具商店里,就出现了小锛子(图356)。

在木匠的标志工具里,除了斧子以外,锯子可以排到第二位。中世纪的锯子样式和现代一样多。手锯的锯齿朝把手的另一方倾斜,以便向下用力,这和现代的手锯一模一样。由一般是马刀形的手锯的比例放大来判断(图350、图354,图版30A),锯身必须厚度足够才能保证合适的硬度。需要提及的是,当时还没有出现枪式握把。双柄锯(图352)在使用时容易拉紧,因此不装带扣。

img

图353 造船者。

比例有点变形,要是羊角锤和修整斧按实际比例表现的话,那么锯子和钉子的齿就会非常小了。出自13世纪晚期的法国历史记载。

img

图354 木匠们造桥的情景。

用斧子修整一根木梁,锯开,再用槌棒和凿子做出榫眼,然后用螺丝钻钻个孔放销子。桥旁边放着把筒形的螺丝钻。出自一部1460年的法国手稿。

img

图355 伐木工。

上面的人用一把砍斧砍掉旁枝。图中的框锯和现代的样式一样,用西班牙式绞绳扭紧。出自15世纪(法国)勃艮第的一幅挂毯。

img

图356 木匠一家。

木匠的工具架上包括一套凿子、槌棒、钳子,还有两把曲柄。他正用一把刨子费劲地刨光一块木板。在他面前,放着一把修整斧、一把大凿子和一把小锛斧、一个标记工具、一把槌棒、两个凿子、一把精细刨子、一把直角尺、一副圆规。出自1500年布尔迪雄(Jean Bourdichon)的微型画。

古罗马的壁画中曾出现过框锯,只是没有调节拉力的装置,似乎中世纪初期才有这种设计。然而,在一幅12世纪意大利镶嵌画上,木匠就已经使用了一种完美得令人惊讶的工具——它的刃可以被拧成与框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样锯木板的时候就可以沿长轴方向锯了(图357)。一块15世纪的挂毯也很好地描绘了中世纪时期的框锯(图355)。除了被劈开以外,大圆木也可用双人竖拉大锯锯成厚板。人们把大圆木放在一个大坑上,下面的人就待在坑里。我们在图357中看到圆木被放在离地面很高的支架上,不过这么做也许是由于急需锯料。图版30B中,木匠盖房子的工地离住地有1—2英里远,他们的木头大部分是在那里锯的。图350中,工匠们是在敌人的炮火下干活,要是能有这样的坑当然更安全,可是挖的时间是个问题。在锯之前,人们先把木头放平,用沾了粉或颜色的线张拉在木材头尾两端,之后轻拉线中部再弹下去,就标出了加工记号(图352)。在底下拉锯的是小木匠,工作条件很艰苦。锯开的板自然比劈开的板厚度更均匀,因而发现了它可做地板的特殊用处。

凿子(图354、图356)和半圆凿都有柄脚和插口,它们在青铜时代就发明了(第Ⅰ卷,第22章),现代的车木机床上也用了相同的结构(边码249以后,边码643)。简易的拉刮刀——辐刨的前身——在刀身两端都有手柄,是用于刨平弯曲表面(像轮辐或扫帚柄)的最有效工具。虽然16世纪之前对拉刮刀的图片记载还相当罕见(图225E),但可以肯定它早已为罗马人所用,而且中世纪也一定有人用过。另一种重要的刀具——刨子,在历史上屡经改变。在庞贝城[6]和罗马人统治下的英格兰,这种高度发达的木工工具已经在使用,但是据说它曾衰落了一段时间,一直到大约13世纪(图358)。一位14世纪的作家很肯定地说,他小时候从来没听说刨子,它是在他那个时代开始采用的。把一块木板表面刨平一般要用两种尺寸的刨子,较小的细刨不能刨去面积比较大的表面隆起,较长的半精刨用于完成最主要的刨平任务。一个1500年前后的木工为使用各种刨子作了很好的示范(图356),那时很可能还有线脚刨,这是罗马时期就已经出现的[7](边码232),在文艺复兴时期曾经风行一时(图220)。

img

图357 诺亚(Noah)制作方舟。

图中展示了两把精细的锯子:左边的框锯和右边的双人大锯下面的两个木匠在修整木板,左边那个用的是把锛斧,右边那个用的是把砍斧。出自12世纪蒙里奥的教堂的镶嵌图案。

img

图358 木匠制造木舟。

左边是把中世纪早期的刨子,中间是把双人大锯,右边是螺丝钻,右下角是把修整斧,斧刃很阔。出自13世纪威尼斯的圣马克大教堂门廊上的镶嵌图案。

罗马人也可以宣称发明了各种钻头,它们一直应用到19世纪发明螺旋钻为止,能将木屑带到钻孔外。中世纪使用的一种钻头形状像汤匙,底部是圆的或者尖的(图版30A),通常有几圈螺纹(图359)。筒形钻头的形状呈半圆柱体,长4英寸,边缘锋利(图354),用的时候得先用槌棒和半圆凿在木头表面钻个洞。中心钻头相当于一把三叉耙,只是两边的侧叉中有一个(或者两个都)被做成刀刃。筒形钻头特别适用于钻比较深的孔,即使在螺旋钻出现之后也是如此,因为螺旋钻容易顺着木头的纹路方向滑动,越钻孔越偏。

img

图359 制作螺丝钻和手钻的工匠。

3个旋转处的尖端都是锻造的,而不是锉出来的。纽伦堡,1526年。

img

图360 锉刀制造者。

T匠用一把锐头铁锤在锉刀上砸出线条。他用的铁砧被深深钉进一块大木板中固定。纽伦堡,1417年。

中世纪的木匠对其前辈工艺的改进体现在转动这些钻头的方法上。曲柄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发明(边码652起),最初是用两个直角弯管来带动转轮(图593)和辘轳的旋转(图版31A)。工具制造者们很快采纳了这个思想,大约是在14世纪,使用了4个直角弯管来带动钻头旋转[2]。图356中的木匠装备齐全,他的工具架上就有两个曲柄(亦见图350,图版30A)。对于重活,曲柄不如T形手柄的螺旋钻(图350、图354)好用,还有些活更适合与它同类的小手钻。

图353是样式美观的羊角锤。这种平衡对称的头很有用,因为手工制作的钉子比较粗糙(图40),如果不是特别专业的话,现代的木匠无法把钉子钉进木头里去的,在钉钉子之前先得在木头上凿个孔。钉子和木头销子在图版30A中都能看见,通常认为后者更适合细木活和使用大料的木工活(如屋顶的桁架)。那时候金属螺钉还很罕见,即便到了19世纪初它还没有尖头,敲钉子之前先得在木头上钻好一个长度合适的孔。另外,中世纪的木匠行会禁用黏胶,这些已为人所知的胶水(边码363)绝对不能用于那些可能接触到潮湿环境的东西上。

制作锉刀的方法是用锋利的锤子在一块平的铁板上打出一系列密实的小槽(图360)。这需要相当的技巧,锉刀还要经过回火和淬火处理。达·芬奇曾经设计了一种自动装置用来打造锉刀,每次锤子砸下之后,锉刀利用一个螺旋自动向前推进一小段距离。

磨刀具可以用各种质地均匀的石头,变质岩比较常用,因为就算是像页岩这类最好的天然石头,磨刀的效果还不如变质岩。那时还没有像近年来人工合成的金刚砂磨石那样硬度高、不容易产生裂纹的材料。

需要认识到的是,中世纪时期木匠的工作相当繁杂。木材不仅用于房屋的框架(图版30A)和船舶制造(图353、图361),还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很多细微之处,例如牛奶桶、浴盆(图230)、箱子等我们现在可以用其他材料制作的物品,车匠做车轮的原料常常是木匠们不怎么用的弯木头。此外,很大一部分水磨和14世纪以后的风车,几乎完全是木制的机械结构(边码608、边码623起)。在这些装置中,早期的单柱风车的全部重量完全由几个大柱子来承担(图561—563),立起这些大柱子需要相当的技巧和经验。不过由于开采过度,欧洲和之前的近东一样,也开始面临不断加剧的木材短缺问题。

img

图361 造船工匠们用锤子和无柄凿子打磨船体,用螺丝钻钻孔。右上方的工匠正从工具篮里取出一把工具,似乎是锛子。出自13世纪威尼斯圣马克大教堂外面的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