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技术和年表
如同其他方面的历史,技术史必须采用一定的年代顺序。但与大多数的史学门类——例如政治史、艺术史、科学史、宗教史、哲学史等——相比,技术史只能采用最为宽泛的时间划分。在第Ⅰ卷,我们不是突然地告别了古代帝国。在本卷,我们跨越了伟大的地中海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同样界定模糊的年代界限,前进到中世纪和更晚的时期。因此,本卷所论及的技术与第Ⅰ卷论述过的技术、第Ⅲ卷将要讨论的技术之间都有着明显的连续性,但很难与这种异常松散的年代框架吻合,读者不必对此感到惊讶不安。例如,在18世纪之前,源自古罗马的采矿方法几乎没有任何改进(第1章),皮革匠的技艺则直接传承于古代帝国,进入19世纪很长时间后仍几乎停滞不变(第5章)。再者,在公元纪年早期的几个世纪里,获取蚕丝的方法从中国传至西方(第6章),给挽马套上轭(第15章)则是中世纪的一项改进措施,传自东欧的大草原和开阔的边疆地区,或许源头在东亚。
在为技术划分阶段时,许多这类年代顺序上的不协调是无法避免的。技术发明可以在不同地域间传播,经常不理会政治疆界、文化分歧、语言差异,甚至山川、海洋、河流、沙漠等巨大的天然屏障。所以,读者切不可以为第Ⅰ卷、第Ⅱ卷或后续各卷界定的那些模糊的阶段,还具有便于叙述外的其他含义。这样的年代划分不过是一种一般性建议,意在使读者关注这种用世纪粗略划分的时间指针,以方便阅读。要全面了解在综合性历史图景中的技术,读者必须经常参考各卷所附的综合性历史年表。
即使做到了这些,在我们审视的阶段里,仍有一些大规模的技术活动无论是年表还是本卷叙述都无法完全揭示。对于这一类技术活动发展的探讨,必须要有两卷乃至更多卷方能涵盖。这需要一些进一步的处理,因为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已经扭曲了本书所要努力表达的画面。
自15世纪的文艺复兴以来,我们的整个教育体系一直在强调,西方世界的文明受益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每个人都知道,这一观念最初是建立在与现在截然不同的时间尺度上的。18世纪末才出现了地质学,人类学则到19世纪才出现了。在此之前,人们不可避免地将历史看成是包容在数千年里的。这些时间尺度中,最著名的是把世界之初定在公元前4004年,它由厄谢尔主教(Bishop Ussher)在1650年颁布并被奉为常规。依我们现在所知,这个时间只将我们带回至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前王朝时代文化的晚期(第Ⅰ卷,边码lⅴ)。这种缩减了的历史过分强调了我们的文明对希腊、罗马的传承,因此必然忽略了我们在更深层次上是受益于伟大的近东文明,它们是希腊、罗马文明建立的基础。现在已经无人为厄谢尔的时间尺度或任何与之相似的时间尺度辩护,但应当记住它的某些间接影响在我们的文化体系中仍然根深蒂固。这种过时的传统态度推迟了关于总体文明进程观点的发展,特别是技术的哲学综合观点的发展。
本卷并不试图重写这两千年的历史,但必须提醒读者对围绕技术的传统历史观点作一些必要的重大调整。这是因为旧的时间尺度的残余仍在徘徊,它在基础性历史书籍中隐藏得相当好,并且仍然在构成所谓人文科学的教育背景中的主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