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 雕刻匠
雕刻匠分为石刻匠和木刻匠,不能身兼二职。因为一个人要么接受木匠的训练,要么接受泥瓦匠的训练;要么属于木匠公会,要么属于泥瓦匠公会。从充斥在中世纪大教堂的石刻来看,石刻匠和泥瓦匠原先不容易区别,正如木刻匠是最早的木匠或细木匠一样。
人们往往传说木刻匠学了石刻匠的技艺,但这不大可能。因为石头是颗粒状结构,自然单位是块,木头则是纤维结构,自然单位是梁或板。一块细长的石头会折断,一块木块由于木质干燥会趋于开裂。木料的优缺点由纹理决定,需要循着纹理单独刻出局部后进行拼装。在出现细木匠手艺之前,不可能有这种组合结构。这样,12世纪的木刻匠必须忘记纹理的局限,通过在硬木上雕刻,赋予自己的作品一些石刻的特征。的确,15世纪和16世纪的嵌木工艺有时应用了泥瓦匠的拼合方式的线脚,但这仅仅是因为将线脚置于四角要比把它沿对角线拼接起来更为容易。

图211 在浮雕上雕刻。
一张伊丽莎白时代橡木镶板箱的局部(见图版15B)。
当细木匠从木匠中分离出来组织自己的手工行会时,雕刻匠自然紧随其后,因为连接式结构不仅使雕刻匠的活更容易,而且住宅和家具的雕刻工作量一般都不大。后来,这两门手艺达成了一致意见,“所有用刻具而不用刨的雕刻活”[6]都属于细木匠的范围,而不能算是木匠活。
除了在圆形物或浮雕上雕刻以外(图211),还有几种更简单的雕刻,更需要耐心而非技巧。例如,有一种凹刻法是“将底镂出”,为了强调设计,凹陷的背景要用带夹头的工具点刻或穿刺(图212)。此外,点刻法也有淡化表面上的任何不平整的作用。另一种简单方法是线刻,用半圆凿顺着凿出来的一条伸展在表面的单线进行(图213)。为了防止雕刻效果的单调乏味,其他刻法经常与这种刻法一起使用。

图212 底色下陷入或凹入的刻法。
取自17世纪早期英国衣柜的一块腰板。

图213 蚀刻法。
一个17世纪英国衣柜的局部。
在中世纪及以后的整个欧洲,用得很多的一种重要刻法是凿刻。木头被凿子沿着工具边呈半圆形的方式凿出,形成了一排凹槽的效果(图214)。凹刻、槽刻和线刻方法简单,相对技术而言,它们更需要细心。如果采用这些技艺,普通细木工的效率将与刻工一样高。
一种更机械的装饰方法是用钢冲压机冲压木料,以产生圆、星、花饰等形状。冲压与槽刻、线刻、凹刻一起使用(图版13D)。人们在15世纪的家具上发现了这种方法,但是它的起源可能早得多。还有一种早期在欧洲和英格兰广泛使用过的装饰刻法是削刻(图215),不是徒手雕刻,而是按固定的方形和圆形凿刻,削刻出的圆形物是早期箱子外板的美丽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