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 桨轮和浮动磨房

17.7 桨轮和浮动磨房

发明由桨轮(约370年)带动的船是受了水磨的启发,因为桨轮在原理上就是一个简单的、反向作用的水磨,给轮轴施加的是外力。它的发明者可能是《论战争的物质要素》一书的作者,一位不知名的古罗马人(边码605)[41]。在他的战船上,由3头公牛转动绞盘来带动船体外的3个桨轮转动(图549,图版37B)。这项发明先于由人驱动的桨轮几个世纪,中国人声称那种由人驱动的桨轮12世纪就已经应用于海战。在150年内用水磨代替更早类型的碾磨,也明显得益于哥特人的尝试。537年,他们入侵罗马城,试图通过截断引水渠饿死城内居民,这促使军事指挥官贝利萨留斯(Belisarius)和他的机械师们加快了浮动磨房的发明。普罗科匹厄斯这样描述:

img

图549 由桨驱动的战舰,牛拉动绞盘转动。出自约1436年的一件手稿,可能是罗马时期晚期的图片。

贝利萨留斯偶然想到了下面的装置。就在与环形城墙相连的桥下面,他在河的两岸拴住绳子,尽可能地绷紧,然后将绳索两头分别拴住两条船,船相距2英尺(注:原文如此)并排放置,从桥拱流出的水具有最大的冲击力,在船的每一边各放置一台水磨。他在两船之间悬挂一套机械装置,这样水磨通常可以按要求转动。在这些装置的下游,他再拴住其他的船,按照顺序用同样的方法在更远处的两船之间放置水轮。于是,通过水的冲力,所有的轮子就一个接着一个地独立转动。这样,他们就能使与轮子连接的制粉机工作,为城市居民碾磨足够的面粉[42]

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浮动磨房向东、西方向传播(图550、图551)。10世纪,在巴格达附近的底格里斯河发现了浮动桨轮,在威尼斯附近也听说过“船磨”。路易七世(LouisⅦ,1137—1180)统治时期,在巴黎的大吊桥下面建有浮动磨房,1296年它随桥一起毁坏了(图552)。它们曾经是加伦河(1290年)和奥尔良附近的卢瓦尔河(1306年)上的标志,试图在泰晤士河上建造这种浮动磨坊的两次尝试都失败了(1525年和18世纪)。然而,在欧洲包括波河流域的很多地方,它们都被保留到近代。

img

图550 浮动磨坊。

把两条船拴在河水最湍急的地方,每条船都配有磨轮,两磨轮之间固定一水轮,从而驱动水磨转动。1595年。

img

图551 科隆港口的一角有浮动磨坊和可能是用来运泥淤的小挖泥船。它的背景是未完工的大教堂,其中的一个塔上还有起重机。1499年的木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