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翻耕的方法
公元后第一个千年末,四头耕牛拉犁在温带欧洲相当普遍,而且在整个中世纪都一直如此,虽然使用更少耕牛的犁也在继续使用着。耕牛可并排或前后套上轭,有时也4头并列套在一个长轭上。在1086年的《末日审判书》中,一般以8头耕牛为一组牲畜作为课税单位,但似乎不存在一个犁一次套上8头耕牛的情况(虽然偶尔有这种情形),而且也从未在绘图中看到多于四头牲畜的情形。提出来的解释是它们分两组耕作,早上和晚上各一组,或者每天交替一次,其余时间用来放牧,也可能是需要一组牲畜来拖耙耕作后不满意的土地(图57)。
在中世纪的翻耕中,马偶尔同牛一起使用(图55)。12世纪后(边码554),马蹄铁渐渐得到广泛使用,马的耕作变得更有成效。不过,由于牛的饲料和挽具更经济,而且不需要钉掌,当时的人们还是偏爱使用耕牛。直到16世纪,由于考虑到马的速度更快,人们才大规模选择马来犁地。
来源于古代和中世纪的资料中,通常都把犁地描述成两人一起耕作,一位犁夫扶犁,一位驭手负责驾驭牲畜。有时也显示出仅有一个人,虽然同时扶犁和使用赶牛棒一定很困难(图45、图58)。在后罗马时期,驭手——特别是驾驭4头并排套在一个长轭上的耕牛的驭手——在耕牛前方倒着行走,这是一名“吆喝者”,就像他的威尔士语名称(hywell)所表示的那样。他可以自己用手拖拉轭具,帮助耕畜前行。但是,他通常是走在前面,使用一个赶牛棒,这也是这种器具名称的起源(图52、图503)。

图58 佛兰德地区的犁显示有操纵缰绳的犁上部结构,实际更适宜于马拉。
摘自贝里公爵(Duc de Berry)的《祈祷书》(Book of Hours),15世纪。
翻耕及土地形状 耕地的形状取决于犁、耕畜、土壤、土地的外形,最主要的是取决于犁夫作垄的意图。交叉式翻耕使田地很自然地倾向于成为方形,这种形状一般是同小的单犁和小的耕畜相联系的。有证据显示,铁器时代的丹麦和荷兰存在交叉式翻耕(图版2B),这种翻耕方式可能在那以后仍被使用,在晚期青铜时代的不列颠也存在着。开垦难以耕作的黏质土壤,需要更大的犁和更多的耕畜,而且转弯时更笨重费力,这就使得翻耕多在细长条土地上进行。由于在难耕作土壤上既不够必要也没有效率,交叉式翻耕被废弃了,田地就接近于狭长形状。
然而,细长式翻耕本身并不意味着有垄埂或垄沟。耕田是否呈现垄埂和垄沟,取决于犁的类型和犁夫如何整理他的田地。能够将土块翻到任何一侧的犁(“单向”犁,边码86),即使以细长形方式耕地,也能使田地多少年后仍然相当平整。这种犁最适合用于坡地,它的使用使不列颠的许多山坡呈现很有特色的梯田。
罗马时代后期,英格兰的某些地方虽然以细长形方式犁地,但是并未产生有特征的垄埂和垄沟。在英格兰中部地区黏质土地上,带垄埂和垄沟的田地是由翼犁或轮犁耕作出来的,耕作时从中心开始向外直至整块田地。然而,只有年复一年的重复耕作,像在空旷田地上多次耕作那样,才能呈现垄埂和垄沟的形式。这种形式有助于非渗透性土壤田地的排水,有时也因为这一原因而被采用。这样,虽然垄埂和垄沟的出现可能暗示着曾经有可耕作的空旷田地,但是,没有垄埂和垄沟却不能表明不存在空旷田地。
在不列颠,犁的历史一直被用作评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然而,过分的简化和不恰当的前提条件,常常导致错误的理解,许多这样的事情在通常的历史中一直在继续着,这主要应该归罪于人们竟会对《末日审判书》中将8头耕牛作为一组畜力不加鉴别地予以接受。因此,撒克逊不列颠犁的历史就被虚构为从有轮子的重犁演化而来,它们可能是由最早的后罗马时期入侵者从德国家乡带来的。但是,没有这样的事发生,因为不存在这样的犁。最早的撒克逊人被说成是第一次将难以耕作的黏重土地开垦成耕田,改变了土地的面貌。然而,尽管这些土地的大量耕作确实始于末日审判时期(1086年),但这一过程直到大约1300年才得以完全展开。几乎不存在有关第一批撒克逊定居者的农业方法和实践的任何证据[6],不能总是认为罗马后期社会和撒克逊早期社会之间的农村生活真正中断过。据考古材料揭示,开发难耕作黏重土地始于罗马时期,罗马后期的衰退可能使这一进程受到某些延缓,或者是由于撒克逊入侵者从当地的罗马—不列颠人手中夺取土地,也许还与他们混在了一起。可耕作土地的大力开发,更可能发生于撒克逊时代后期(8—11世纪)。

图59 马拉犁和三角形耙。
取自维吉尔(Virgil)的《农事诗集》(Georgics),1473年写于佛兰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