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 修道院和机械化

18.8 修道院和机械化

可能除了野蛮人入侵后的一小段时间以外,庄园体系从来没有企图实现完全的自给自足。然而,有一类重要的生产团体喜欢机械化,修道院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西多会的修道院。这些修道院是中世纪唯一能经济上自给自足的群体,在机械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对各种水车的应用。

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中,每一个修道院都自己生产所需要的一切。为不占用忏悔和祈祷的时间,修道院规避非必要的劳动,修道士手中的工作都尽可能地机械化了。为此,西多会规章规定修道院要建立在河流旁边,以便利用水流作为动力。对于法国克莱尔沃修道院的描述,可以让我们对于这种机械化有一定的认识:

河水通过像是拦水闸的院墙流入修道院中,先涌入谷物磨坊,有力地推动水轮磨碎谷物,推动筛子将面粉和麸皮分离。接着,河水流入下一个建筑,注满锅炉,加热后用来制造僧侣们饮用的啤酒(如果酒商用修道院葡萄酿的葡萄酒不够喝的话)。但是,河流还没有完成它的全部工作,通过谷物磨坊后又流入到漂洗坊中。它在磨坊中已经为兄弟们准备了食物,现在的职责是清洁他们的衣服。在这里,河流没有停止,也没有拒绝继续完成工作。它交替地抬起、放下沉重的锤子和棒槌,更准确地说,是漂洗作坊中的木锤。它以很高的速度流动,带动所有的轮子飞快地转动,河水布满泡沫就好像它本身被磨制了一样。现在,河水流入了制革作坊,在这里它付出了爱和劳力,为僧侣们准备制作鞋子所需的原料。然后,它分成许多支流,在匆忙的旅程中流过各种各样的建筑,在每一个地方寻找需要它提供帮助的人们。无论什么工作,不管是做饭、喷灌、压碎、洒水或者是磨粉,河水都提供帮助,从不拒绝。在赢得交口称赞并完成所有的工作以后,它带走了废物,留下了一片清洁[1]

大多数早期的修道院都有这样一套用途广泛的水利系统。其中的一些水力设施都集中在一个工场中,例如在巴黎附近罗亚蒙特的法国修道院。那里的作坊建在河流上面,河水经过一个32米长、2.35米宽的高渠流过建筑物的中心。为修道院提供所需原料的工场,例如制粉、制革、漂洗和冶铁作坊,坐落在渠道两边。同样在巴黎附近的沃德塞尔奈修道院,也有相似的工作场地。在勃艮第的丰特奈修道院,至今还保留着建于12世纪末的工场,这座巨大建筑物53米长、13.5米宽,有4个房间,锻造作坊在第二个房间。河流在建筑物的旁边流过,谷物磨坊在建筑物的最后,矗立在河上。

许多其他的西多会修道院都有相似的建筑物,工作所需的所有设备都集中在一起。在12世纪约克郡的喷泉修道院,一条地下河流经一系列水道,向一个酿酒工场、一个谷物磨坊和各类工场供水。在法国利穆赞地区也有一些私人工场,马特雷磨坊就是其中的一个,加工谷物、大麻和制革。在同一地区,还有一个单独的磨坊处理面粉磨制、布匹漂洗和制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