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 技术资料的来源

10.2 技术资料的来源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化学技术主要来自更古老的文明。我们这里指的资料主要是对古代材料系统的化学和物理学检测。这是一个费时而艰苦的过程,尽管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却仍然不知道许多基本事实。大部分古老的技术实践通过口头相传一直延续到了中世纪,其中只有一小部分才能在文献记录中找到相关描述。具有化学特点的配方记录存在于早期的一些集子,这些东西一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的传说。

在这些集子中,最大的一部是普林尼(Pliny,卒于79年)所著的《自然史》(Historia naturalis),这一巨著由37卷组成[1]。尤其是最后7卷,散布着大量的配方以及对化学过程的描写,不仅包括了他那个时代里许多时髦的东西,也包括了大量甚至在他那个时代也纯粹是历史趣味的东西。普林尼的著作既不是科学的,也不是批判的,甚至也不具有实践性的知识,但是在记载古代技术方面,却具有不可比拟的、独一无二的权威性。

埃及手工工匠大量的传统化学技术汇集于使用希腊语的亚历山大,这也许早在公元前3世纪起就开始了[2]。普林尼至少获得了一部包括有这些资料的作品。还有一些包含用希腊文写的“配方”的纸莎草文稿也幸存下来了,记录时间也许在古希腊后期,也许在1世纪或2世纪。它们包括了许多更加古老的资料,因此也能代表古埃及的技术传统。10世纪和11世纪用希腊语记录的几种抄本也必须归入此类,它们的根据是与上述纸莎草文稿同时代的文本。这些书中包括了金匠和染工的许多配方。此外,还有拜占庭的马库斯(Marcus Graecus,约1250年)所作的《启蒙智书》(Liber ignium[3]

在用拉丁文写就的手工工匠手册中,最早的文本被称为《彩色马赛克的配方》[4]。它的相关部分是600年在亚历山大汇集的,大约200年后被翻译成拉丁文。尽管有着前穆斯林的源头,它仍显示出一些阿拉伯风格。有一些关于染料的术语是阿拉伯语或波斯语,例如luza是黄木犀草,lulax是靛蓝,lazure是源于“天蓝色”。另一个文本《制金秘方》(Mappae clavicula)在800年的意大利南部编辑[5],其中提到的许多材料都是东方的,起源于亚历山大、埃塞俄比亚、波斯和卡帕多西亚等地。

大约950年,特奥菲卢斯的《不同技艺论》(Schedula diversarun artium[6]在德国结集,可能也是源于很古老的资料。有迹象表明,一般认定这本书作者是一位移居中欧的拜占庭僧侣。希拉克略的《罗马人的绘画和艺术》(De coloribus et artibus Romanorum[7]是一本工匠的工作手册,与前面所述的书出于同一时代,或许稍后一点。最后,在所有早期中世纪的著作中,有一本是一位工匠在1130年前后用加泰罗尼亚语写成的[8],内有许多颜料、染料、墨水、油漆和胶的配方。

回到12世纪末或13世纪初,我们就进入了一个非常不同的书籍世界,有丰富的阿拉伯技术著作的翻译本、改写本和改编本。这种情况一直持续至15世纪印刷时代到来,并且在以后继续下去。书中有许多关于炼金术的内容,有着强烈的炼金术色彩。这里我们并不十分关注炼金术的历史或是炼金术的本质,而是关注与阿拉伯世界相联系的那些产品[9]。我们感兴趣的是技术史,大量的、无组织的炼金术实验(alchemical experiments)导致的器具发明,从而使科学的化学(scientific chemistry)在长期的演化中逐渐形成(第21章)。

如果说13世纪以前在技术方面缺少文献资料,那么技术资料自那以后成批地大量出现,以至于历史学家感到难以筛选。在欧洲的大图书馆中,藏有数千册关于各种配方的手稿,从大约1200年一直到1500年,其中大不列颠图书馆就藏有几百册这样的手稿和集子[10]。固定的中世纪生活方式已经成熟,并且带来了富足和舒适。工匠的数量和相关文字材料都在增加,许多配方被一代一代地重复使用。在集子中,从古代继承而来的配方仍被保留下来,并与后来吸引人的那些东西混合在一起。13世纪到15世纪的配方书数不胜数,全部进行讨论是不可能的,只要两本就足够了,一本属于这一时代的开始,另一本则属于这一时代的结束。

《教士智书》(Liber sacerdotum)是拉丁学术时期早期最为典型的代表作[11],囊括了超过200个专业配方。许多配方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初始几个世纪亚历山大居民的实践,另一些则与更古老的埃及方法有联系,并且提供了一些关于这些技术传统的连续性的证据。这本书中的配方是由一个阿拉伯作者从不同时代的著作中精选出来的,整本集子的要义最终在13世纪上半叶被翻译成了拉丁文。这一文本充满了稀奇古怪的术语,而且大量是用阿拉伯语的拙劣的音译和一些从阿拉伯语中借来的糟糕的希腊语,甚至还包括了一小部分关于冶金和化学术语的阿拉伯—拉丁文词典。这些配方很自然地分为四类,其中的内容就是编者自己组合的:

img

图326 在布料上为一位女士描绘画像。

摘自15世纪佛兰芒的手稿。画师正在一块木板上作画,助手已经将作画用的颜料放在了小碟子里,正在用石膏以琴尼尼建议的方式给另一幅画打底子。

(a)将“贱”金属“变”成“贵”金属的描述说明。

(b)一小部分关于焊接的配方,与《制金秘方》属于同一类。下面的例子可以为此提供证明:

铜的焊接:取三份锡、一份优质铅。把锡熔化,并加入铅,像银那样处理,如果需要可以借助锤打,然后就把此焊料涂抹在你想要焊接的物品上,并在上面加入硼砂水,在文火上熔化这些焊料的粉末。

(c)对金属“硫”(边码736)化物(如一种白铁矿)、未经加工的氧化锌(阿拉伯语tutya,氧化锌)、硫酸盐、硫化锑(阿拉伯语kuhl,辉锑矿或方铅矿)、朱砂(阿拉伯语zinjafr)、黄丹的一系列操作,主要是对“银硃”(边码361、边码366)、铅丹(边码361)、雌黄、浮石的矿石里提取金和银的废料的再利用。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如何准备氧化锌。氧化锌必须在火上加热至冒烟,呈现出金黄色,边烧边在上面浇醋锤打(金黄色的氧化锌非常硬),然后晾干。再加热,再浇醋锤打,如此重复7次。

(d)对本章几乎没有涉及的有机物的许多模糊的操作。

从15世纪上半叶起,就出现了一本工匠的工作手册,它是由一位高级工匠兼画师琴尼尼(Cennino Cennini,约1370—约1440)仔细汇集的[12]。这本书详细阐明了完整的绘画技巧,以此纪念琴尼尼的师傅阿尼奥洛·加迪(Agnolo Gaddi,卒于1396年)、阿尼奥洛的父亲塔代奥(Taddeo)和塔代奥的师傅——伟大的乔托(Giotto,1267?—1337)。它概要地描述了这些大师的方法,包括几百条为画师和房屋装饰匠写的说明。它的分类不像今天这样分明,方法和概念可以从一段节选中看出:

在湿壁上(即在没有干透的、新准备的表面上)画人物衣饰的方法。如果要画衣饰,首先应该仔细地用蜡笔(verdaccio)画草图,不能画得太重,要适当。然后拿出3个小盘子,用第一个盘子放入你选的颜色,例如我们选红颜色,就在盘子中放红颜料(cinabrese)和一点石灰白,把它们调成一个颜色,然后加水调好。再调出一种比前面更浅的颜料,并在里面加上大量的石灰白。现在从第一个盘子中取一些颜料,也从浅色的盘子中取一些颜料,把它们调成一种中间色。这样你就一共有3种颜色的颜料了。现在先取一些第一种颜料,也就是较深的一种,用一个相当大、相当尖的鬃刷画人物衣饰上褶的最暗的地方。然后取中间色,依次一一涂在深色的线条上,并使之连在一起,使你画的褶与深色的部分混合在一起。然后,用中间色使人物形象轮廓即将出现的深色部分成形,当然要完全遵循原稿的形状。接着,取第3种最浅的颜料。正如在上面的过程中你已经完成并涂上了衣褶上较深色的部分,现在的任务就是在轮廓上再这样做一遍,并以良好的技法和判断来修改这些褶。当用每一种颜料都涂了两三次,没有因一种色彩侵蚀另一种色彩而影响色彩的连续性(除了它们的交界处之外),你就把它们交融成一体了。接下来,要用第4个盘子调一种比前面3种颜色更浅的颜料来画衣褶的最外层,并在衣褶上投光。还要在另一个盘中调一些纯白的颜色,对所有地方进行确切的成形。最后,用纯红颜料(cinabrese)润色黑暗部分和轮廓的一些地方。你现在画好了衣饰,这是有系统地完成的,但是通过观察别人是怎样做的会比阅读文字更好地理解这种方法。当完成了人物或场景后,就要让它晾干,直到所有的灰浆和颜料全部干透(图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