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 中世纪时期(约400—1400)

20.3 中世纪时期(约400—1400)

就西方而言,有关罗马衰落后最初500年里的记录很少,传统的建筑和筑垒技术失传了,有关罗马军队的组织和军纪也消失了。在新的野蛮时期,最有战斗力的战士是部落首领的亲兵,再就是国王及达官贵人的亲兵。他们的军事装备很简单,一些日耳曼人的确也从罗马人那里学到了一些片状或链式铠甲以及头盔的制作技术,其他人——例如侵略不列颠的撒克逊人——都穿着短外套作战,只有伦巴第族人有穿戴盔甲的骑兵。虽然前人已经使用极具杀伤力的轻型投掷式战斧,但法兰西人和撒克逊人仍然持矛握剑徒步作战。在8世纪北欧人引入之前,弓几乎不被使用,除了大草原上的掠夺性民族——例如匈奴人和后来的马尔扎人,没有人知道什么叫轻骑弓箭手。

在民族定居之后,尤其在榔头查理(Charles the Hammer)732年在普瓦捷击退伊斯兰民族的进攻后,这种两败俱伤的战争以及后来来自东部和北部的侵犯,增强了武器精良的骑兵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变化从查理大帝开始,他被描绘成在773年驰骋于伦巴第大平原的英雄,戴铁盔,着甲衣,右臂套护甲,腿部绑胫甲,手持矛、铁盾,佩短剑[23]。从查理大帝时期起,封建制度需要有装备良好的骑兵。9世纪末以后,“miles”(拉丁文:士兵)这个词就主要用来指重型骑兵,即英语的“knight”(骑士)。不久,骑士的铠甲更加完善,一种锁子甲被用来保护他们的脖颈和肩膀,甲衣变长,从腰至膝盖。同时,北欧海盗们已经身着一种锁子甲,在诺曼底和丹尼劳安居下来后开始学习骑马,成了危险的射手(这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得到了证实)。他们还带来了双头斧,那是一种近距离拼杀武器。

正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在拜占庭存在着完全不同的情况。那里虽然深受侵略者的蹂躏,文明化的趋势却很明显,罗马军队的组织管理和军事纪律至少在精神上保存了下来。军队分成几个单元(部分),附设有机械师和救护员,完全用西方的标准装备。着铠甲的骑兵使用弓和矛,多数步兵也穿甲衣戴钢盔,都是弓手或剑手。

在西方,铁匠工艺技术的提高表现在铠甲制作技术的不断完善。到12世纪的时候,士兵的头部完全包在钢盔中,只露出眼睛和鼻梁,或者用链带(锁子甲)罩住头部。中世纪后期真正的铠甲,与皮革和布料衣服完全不相干。人们将铁丝弯成环形,并通过焊接或铆接连接起来。当所有的铁环都被连上时,它们就像网一样互相交织在一起(图654)。甲衣的手套保护手指,并与甲衣的袖子相连,脚和腿用精巧的形状遮盖。在甲衣下,下层骑士穿上垫有棉花(gambeson)[7]之类的东西,同时在士兵所拿的盾上标有徽记,防止同伴间相互辨认不出来。在13世纪时,士兵的外套胸部位置放置一块铁作保护,一直到14世纪后半叶,才逐渐发展到用金属片甲衣覆盖全身,以保护胸部和背部。铠甲制造者在金属片的连接方面创造出了许多精湛的技术,但是现在我们无法详细考察制作方法。由于这些装备很重,有时会使一些不再年轻的骑士死于心力衰竭。设计精美、做工考究、有金属镶嵌的完美铠甲,也许要到15世纪末才开始出现[24]

img

图654 锁子甲的网状结构。

这种十分累赘的铠甲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投掷武器威力的提高,尤其是曾在克雷西造成严重杀伤(1346年)的英式长弓(English long-bow)的出现。英式长弓显然起源于南威尔士,大约在13世纪中期开始作为一种部族武器。也许有人怀疑它的发射物威力是否与钢制弩相同,或者说它的威力是否与现代复合型土耳其弩不相上下,然而它确实能够射穿不只一层锁子甲或薄金属板。它的发射速度远远高于弩,而且人们较为容易学会使用。弩的威力与松弦瞬间弦的张力及与弦作用于发射物之距离成正比,英式长弓的拉伸长度就是箭的长度,即从伸出的左手到右耳的距离,威力十分强大。

中世纪的手弩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看来更大,因为它的历史似乎是古代投掷机械的延续。537年的罗马和886年的巴黎,都对用扳机发射并安装在壁垒上的大型弩都作了记载[25]。这似乎表明在最后的阶段,“罗马军队”用这种军械取代了更有威力的扭力弓。一些曲柄或者杠杆装置也应该用来拉紧弦,手弩则是后来发展起来的,也许是10世纪的事情。当手弩被十字军带到东方时,还被拜占庭认为是一个创新。

起初,手弩由角(horn)、肌腱(sinew)和木构件组成,基座尾部装有脚镫,弓弦通过一钩子连接在弓手扎在腰部的皮带上,弓手向下踩脚镫,弓就弯曲,弦同时就被拉开。至少从1150年到大约1370年,这种手弩在战争中普遍使用,在船上和马背上也能广泛使用。意大利人尤其是热那亚人,凭借能够熟练使用这种兵器而闻名。大约在稍后的1370年,弩上装配了结实的钢制弓,必须通过一个机械装置才能拉开,例如羊角杠杆、绞盘或者一种叫“cranequin”的压簧装置(图655)。后两种装置需要非常娴熟的制作滑轮和齿轮的金属加工技术,cranequin实际上是一种减速传动装置的实例,它只是比机械钟的齿轮装置出现得稍晚些。弩的锁定装置既简单又精巧(图656)。钢制弩是一种很有威力的战争武器,一直到1460—1470年才开始被手铳所取代,持续使用了整整一个世纪。后来,它被用于狩猎,一直到17世纪甚至更晚。专为皇家制作的许多钢制弩(例如英格兰的伊丽莎白一世用过的),都是极为精巧的工艺珍品。

img

图655 3种不同形式的弩:(A)羊角杠杆;(B)绞盘;(C)钢棘轮。

img

图656 弩扳机:A部分是坚硬的,这样当它朝箭匣方向扳动时,后面的转动轮B就会被触发,从而放出箭。

15世纪普遍使用的军用弩重13—15磅,进攻用的弩需要在固定位置射击,重量更大并且威力更大。方镞箭(短的方箭头)重2—3盎司,带有钢制箭头,最大射程为400—450码。

中世纪较重的投掷机械都是罗马时期军械的翻版,这里无须赘述。投石机(拉丁语mangonum,一种滑轮)就是一种简单的马尔切利努斯石弩,只不过采用了一个没有吊索的勺形臂。围攻战中所用的大型弩或叫“弩炮”(名称、叫法比较混乱),也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其中一种具有3个独立弓的弩晚至1588年才出现(图657)。中世纪时期的发明是投石机,首次听说是在1100年。与巨型石弩一样,它的单臂可以在垂直面上运动,通过悬在枢轴另一端较重的平衡锤来驱动。这种系统听起来似乎异想天开,但是确实能起作用。无疑,在后来中世纪的围攻战中,简单的结构使得它得以普遍使用(图583)。

有足够的文字和图片证明,中世纪后期大量发明的机械都专用于围攻战。在一些手稿中,反映围攻的图片全是老一套,通常都有一台投石机,武士们在攻打城墙或者城门,用剑、铁钉锤和战斧相互拼杀,奋力攀登云梯,两边的弩手都在奋勇杀敌。然而,中世纪时期的士兵不知道更多的作战方法,能够采用的绝大多数方法在古代世界就已为人所熟知,例如挖地道、穿着防护服突击、使用撞槌、推着移动式塔楼,在原理上都没有多大变化。军队不会携带严格意义上的攻城设备,都是在战事急需时当场制造。毫无疑问,普通士兵中会有一定量的木匠(图350)和铁匠,那时的欧洲有充足的木料。也许金属构件会随军携带,但它们大多完全可以在当地村子的铁匠铺中制造。即使在壁垒坚固的地方,也不会有整套设备放在那里备用。显然,这个问题是火药发明之前技术发展的一个严重障碍。火药发明之后,军队就不得不携带军械装置了。

这就是某些理论家所要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在十字军东征时,远征军不得不应付一些诸如食物、饮水、饲料、木料和军需品之类的问题。远离家乡生活在叙利亚或者巴勒斯坦,不可能像在欧洲那么方便,而且要做好穿越沙漠的准备。

考虑到这一问题的作家是萨努多(Marino Sanudo),也称老托尔塞勒斯(Torsellus the Elder,约1260—1337)。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近东旅行家,根据具体情况作了很多评论,包括弩炮和其他作战机械的制造,这些机械的海运以及东征所需的物资贮备[26]。但是, 他对工程方面的细节并不感兴趣。在错过一次成功机会后,另一位非凡的人物也希望推进一次圣战,他就是吉多的维拉齐奥(约1280 —1350),一位法国宫廷的意大利医生。他的目的是减轻必须携带的工程材料的重量,以使它们在使用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显然,他很熟悉手工艺技巧,试图使用驮畜运送小型、可互换的零部件,用它们装配桥梁或者攻击性塔楼(图658)。他也懂得蹼轮木船的原理(图594),并设计发明了完全封闭的战车即“坦克” ,既有用人力转动曲柄推动前行的,也有依靠风力推动前进图658吉多在1335 年发明的军用工程机械(上) 便携式浮桥,(下)移动式塔楼。的(图659)[8]。其中的一些设想,后来的发明家们——甚至包括达·芬奇——都曾重复或者模仿过,并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这些插图足以表明,由于缺乏对透视法的了解,中世纪的绘图员难以将图画得更精确,他们的文章同样也表现出技术词汇的不足[27]

img

图657 拉梅利设计的围攻弩,1588年。

img

图658 吉多在1335年发明的军用工程机械

(上)便携式浮桥,(下)移动式塔楼。

img

图659 吉多描绘的风力战车。

未来的前景取决于另一个方面,即火药和火炮的发展以及蒸汽机和内燃机等新一代大型机械——的发展。中世纪烟火材料的发展史在其他章节已有论述(第10章),这里仅仅注意到一点就足够了,即尽管“希腊火器”是西方发明的,但火药也许来自东方[28]

然而,作为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武器,火器是在欧洲得到迅速发展的。到1325年,火炮肯定已被使用了,其第一张图片(也许不是由曾经见到过那种新型武器的艺术家创作的)是两年后的作品。据记载,火器在梅斯出现的时间是1324年,在佛罗伦萨是1326年,在不列颠是1327年。到那个世纪中期,火炮几乎是军火库存往来账目中的常规物品[29]。从1345年开始,爱德华三世采购火枪用于进攻法国的战争,并在次年用于对加来的围攻,尽管在克雷西战役中似乎还未用到火枪。早期的火炮很小,有时重量不超过20—40磅,即使在14世纪晚期,150磅重的就可称为“大型火炮”了。制造火炮的(不是铸造成型)金属材料到底是铜、青铜还是黄铜,现在还不能肯定,也许是用锻铁制成的,结合部位应该是用铆接、铜焊或者锡焊。大约到14世纪中期,用铜合金铸造的火炮才出现,这一世纪末出现了大型组合锻铁火炮。与口径相比,初期的火炮显得很短,发射的是镖或方头箭,不是实心球。火炮直接卡固在一根结实的木梁上,木梁则安装在固定的木制框架上,但没有轮子。这一时期的火药非常昂贵,只能少量获得。然而,从这一世纪中期开始,火炮的尺寸迅速增大。在理查二世统治时期(RichardⅡ,1367—1400),为伦敦塔购买的火炮每门重达300—400磅,甚至600磅。至少其中一些火炮采用了新的建造方法,用许多平行的铁棒制成,围绕中央芯条排列并焊在一起,焊接后再把芯条去除。火炮的一端被堵上,炮管用收缩的铁环加固。虽然锻铁与铸铁相比更不容易破裂,但在1460年的时候,一门这种类型的大型火炮爆裂并炸死了苏格兰的詹姆斯二世(JamesⅡ)。到1350年,球形发射物已被应用,后来又用石球取代了铁球,毕竟石球要廉价得多(边码74起)。

早期火器发展史上,技术发明的数量之多令人吃惊。14世纪中期后不久,一种老式机关枪即排枪开始流行。它由许多枪管组成,安装在木框架上并装有轮子,可以连续发射。它还配有后膛装填部件,一个铁制的短圆柱体通过一个楔子固定在开口的后膛上。但是,这样的系统被证明存在危险。最终,在木制基座上安装了小型枪管,这就成了手枪。从15世纪早期的几年开始,手枪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武器。这种新型枪炮当然促进了冶金技术的快速发展,关于新技术的论著很快开始流传,例如1420年的《火药书》(Feuerwerkbuch)论及了火药、火炮的制造和使用[30]

在14世纪末之前,虽然进攻机械中的投石器已经不再使用,但火药对战争的作用也并没有即刻显现出来。例如,手弩仍然在向完美的形式发展,铠甲也远没有被放弃。甚至在17世纪,军械师们仍然在制造防护盔甲,以防手枪或者步枪子弹的射击,尽管需要更厚更重的金属片。枪一直是一种需要其他武器配合支援的进攻性或骚扰性武器,它在激战中的作用远不是决定性的。直到中世纪结束,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由于进攻和防御两方面的需要,枪的作用发生了最迅速的变化,因为中世纪城堡的坚固城墙和牢固的城门,在火药面前实在是很脆弱。在火炮发明之前的一个半世纪,原始坚固的单块巨石建筑——最好的是诺曼人的石建要塞(如伦敦塔)——让位于一种围廓系统(就像很久以前的古代世界一样),这种建筑必须一个一个地夺取。后来的城堡也是一样,既依赖于它们有利的地形位置,也依赖它们结构的坚固程度。在14世纪和15世纪,这种封建时代后期的堡垒失去了战术意义,静态防御方式不再是单个城堡的形式,开始采用要塞型城市的形式。出于这样的目的,同时也是为了防御围攻者的火炮,就需要有新的军营设置原则,这一原则在16世纪和17世纪的多角形筑垒设防中逐渐完善,伟大的法国工程师沃邦(Vauban,1635—1707)使其发展到了顶峰。

相关文献

[1]Tarn,,Sir William W.“Persia from Xerxes to Alexande.”in‘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Vol.6,pp.18ff.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27.

[2]Idem.‘Hellenistic Military and Naval Developments’,p.105.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30.

[3]Pliny Nat.hist.,Ⅶ,lⅵ,201.(Loeb ed.Vol.2,p.640,1947.)

[4]Kromayer,J.,Veith,G.,et al.‘Heerwesen und Kriegführung der Griechen und Römer.’Handb.Altertumswiss.,Abt.4,T.Ⅲ,Bd.2,p.234.Beck,Munich.1928.

[5]Stein,Sir(Marc)Aurel.‘On Alexander's Track to the Indus’,pp.136,146ff.Macmillan,London.1929.

[6]Tarn,Sir William W.See ref.[2],p.114.

[7]VegetiusⅠ,ⅹⅹ.

[8]Procopius Hist.bellorum,Ⅰ,ⅰ.(Loeb ed.Vol.1,pp.4ff.,1914.)Toynbee,A.J.‘A Study of History’,Vol.3,pp.162ff.Oxford University Press,London.1934.For comment on the above passage.

[9]VegetiusⅣ,ⅹⅹⅱ.

[10]IdemⅡ,ⅹⅹⅴ.

[11]Hero of Alexandria.Diels H.and Schramm,E.(Eds and Transls).‘Herons Belopoiika.Schrift vom Geschützbau.’Abh.preuss.Akad.Wiss.,phil.-hist.Kl.,1918,no.2.Prou,V.‘La Chirobaliste de Héron d'Alexandrie.’Not.Extr.MSS.Bibl.Nat.,Vol.26,ⅱ,p.59.Paris.1877.This contains a French translation of the relevant passage.Schramm,E.‘Griechisch-römische Geschütze.’Scriba,Metz.1910.

[12]Kromayer,J.,Veith,G.,et al.See ref.[4],pp.230ff.

[13]Prou,V.See ref.[11],pp.63ff.

[14]VitruviusⅩ,ⅹ-ⅹⅱ.(Loeb ed.Vol.2,pp.326 ff.,1934.)

[15]Prou,V.See ref.[11],pp.95ff.Kromayer,J.,Veith,G.,et al.See ref.[4],p.235.Schramm,E.See ref.[11],Pl.ⅵ.

[16]Idem.See ref.[11],pp.27ff.

[17]Ammianus MarcellinusⅩⅩⅢ,ⅳ,4-8.(Loeb ed.Vol.2,pp.326ff.,1937.)

[18]Payne-Gallwey,Sir Ralph W.F.‘A Summary of the History,Construction and Effects in Warfare of the Projectile-Throwing Engines of the Ancients.’Longmans,Green and Co.,London.1907.This work gives interesting and full detail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echanical artillery.The gallant knight,however,used a number of devices not attested in the ancient authors.Probably his machines performed as well as anything of equivalent size built in antiquity.

[19]Plutarch VitaeparallelaeMarcellus,ⅹⅳ-ⅹⅸ.(Loeb ed.vol.5,pp.468-86,1942.)

[20]Josephus De bello Judaico,Ⅲ,ⅶ;Ⅴ,ⅵ-ⅹ.(‘Works’trans.by W.Whiston,pp.756ff.;833ff.Routledge,London.1906.)

[21]Thompson,E.A.(Ed.and Trans.).‘A Roman Reformer and Inventor.Being a new text of the treatise De rebus bellicis’,p.44.Clarendon Press,Oxford.1952.

[22]Idem.Ibid.,p.120.

[23]Oman,Sir Charles W.C.‘A History of the Art of War in the Middle Ages’(2nd rev,ed.),Vol.1,p.86.Methuen,London.1924.I have drawn heavily on this work for the medieval period.

[24]Ffoulkes,C.J.‘The Armourer and his Craft from the Xlth to theⅩⅥth Century.’Methuen,London.1912.

[25]Oman,Sir Charles W.C.See ref.[23],pp.137ff.

[26]Sanutus,Marinus(the Elder).Liber secretorum fidelium crucis super Terrae Sanctae recuperatione et conservatione,Ⅱ,ⅳ,8,in Gesta Deiper Francos,ed.by J.Bongars,Vol.2,p.59.Heredes Aubrii,Hanover.1611.

[27]Two manuscripts exist:one is in the Bibliothèque Nationale in Paris(Fonds latin 11015),the other in private possession.

[28]Goodrich,L.C.and Fêng Chia-Shêng.Isis,36,114,1946.Wang Ling.Ibid.,37,160,1947.

[29]Tout,T.F.EngL Hist.Rev,25,666,1911.

[30]Hassenstein,W.(Ed.and Trans.)‘Das Feuerwerkbuch von 1420.Neudruck des Erstdrucks....1529.’Deutsche Technik,Munich.1941.

参考书目

The literature on the early history of artillery is extensive.General histories of war including chapters on this subject are:

Köhler,G.‘Die Entwicklung des Kriegswesens und der Kriegführung in der Ritterzeit’(3vols).Koebner,Breslau.1886-7.

Jähns,M.‘Geschichte der Kriegswissenschaften vornehmlich in Deutschland’(3parts).‘Geschichte der Wissenschaften in Deutschland’,ed.by Hist.Komm.bayr.Akad.Wiss.,Vol.21.Oldenbourg,Munich.1889-91.

Delbrück,H.et al.‘Geschichte der Kriegskunst’(7parts).Stilke,Berlin.1900-36.

Among specialized works NapoléonⅢand Favé,Ⅰ.‘Etudes sur le passé et l'avenir de l'Artillerie’(6 vols),Dumaine,Paris,1846-71,though old,and Ffoulkes,C.J.‘The Gun Founders of England’,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37,are useful.

img

罗马士兵乘坐小船通过多瑙河。出自图拉真圆柱的浮雕。约110年。

[1]这明显是由独立的圆环或者锁链与皮革短袍缝合而成。

[2]据说驰骋美国平原的印第安骑士使用类似的装备和技术,可用箭直接射透美洲野牛。

[3]关于年代的注释。希腊机械师的年代——拜占庭的非洛和克特西比乌斯(Cetsibius)、亚历山大的希罗——都是不能确定的。这样,这些“发明”的描述年代也不能算是确定的。为了不使它们过于不明确,我们仔细求证后认为,克特西比乌斯的生活年代大约是公元前1世纪初,菲洛的主要活跃期是公元1年左右,希罗更年轻一些,据说卒于约公元75年。早年的历史学家认为,他们的生活年代还可能早大约1个世纪,但是,如果大家承认发明的高峰是在罗马帝国最繁荣、战争机器动用最多的时期,那么,我们的判断也不会差得太远。

[4]对发射箭的石弩而言,系数是箭长的19:这给出了筋束的直径。对投掷石块的石弩而言,系数(如前,筋束的直径)为:投掷物重2磅的是5指宽,投掷物重10磅的是8指宽,投掷物重40磅的是12.5指宽,投掷物重120磅的是16指宽,投掷物重200—360磅的是18指宽。

[5]施拉姆(Colone Schramm)重建的这种石弩与图拉真圆柱浮雕上显示的车载投石器非常相似。

[6]插图出自一部10世纪手稿的15世纪抄本,前者是早期一些原件的抄本。

[7]另一个名词是acton,来自阿拉伯语al-qutn,意为棉花。

[8]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例子,其中应用了传动装置和轴系,将这些装置引入风车后,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动力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