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罗马式时期
到了1450年,罗马建筑的复兴在意大利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但在英格兰,它的影响直到一个世纪后才逐渐明显。因此,中世纪在文艺复兴的起源地意大利至少持续了一千年,在西欧则更久。所以,我们有必要把中世纪的建筑分为两类,分别是到大约1200年的罗马式(Romanesque)和随后的哥特式(Gothic)。这样的分法似乎有些武断,会招致批评,但拱形明显是在1200年前后被引入欧洲建筑,成为建筑发展史上一座真正的里程碑。英格兰的罗马式建筑分为征服战争前和征服战争后两种,而过去更常见、更老式的称呼是撒克逊式和诺曼式,但仅限于英格兰建筑。罗马式建筑遍布整个西欧,这一点也正表明前哥特式建筑起源于罗马帝国。

图386 罗马时期的不列颠盒状烟道瓦。
最早的基督教堂常常被称作“basilican”(长方形廊柱大厅式),它来源于希腊语中的形容词“basilike”,也就是“皇家的”。拉丁语中的名词“basilica”意为皇家建筑,最初并不是指宗教建筑。维特鲁威用这个词来描述那种用于处理法律和商业事务的大厅,大厅通常与最初用于进行各种公开讨论的露天公共集会相邻。渐渐地,basilica既表示建筑的形式又表示其功用。维特鲁威还描述了这种建筑的设计规则[22]:长度为宽度的1.5倍,用两行柱子将大厅隔为三部分——中厅和两个侧廊,每个侧廊的宽度是中厅宽度的1/3。尽管建筑的后殿在后期的长方形廊柱大厅式教堂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但维特鲁威并未曾提及。罗马的长方形廊柱大厅式皇宫里,中厅的顶上是简单的木构屋顶,坡度很小,有的有天花板,有的没有,通常都用饰板装饰,侧廊的屋顶则是坡度很小的斜屋顶。后期的一些建筑,例如罗马巨大而华丽的君士坦丁(或者马克森提)皇宫(313年,图379),就完全采用穹顶。在罗马、拉韦纳及其他地方,自4世纪以来建造的所谓长方形廊柱大厅式教堂,通常由中殿和侧廊组成,而且往往在入口处(西端)有一个前廊或前厅,在另一端(东端)则有一个后殿。东西两边各有一行柱子将中殿与侧廊隔开,在侧廊屋顶和中殿屋顶之间由柱子支撑的墙体上开了采光窗,这样室内就可以有充足的光照。
从罗马帝国覆灭后到约900年的第一阶段里,当时的主要建筑为长方形廊柱大厅式教堂,这个阶段通常被划入早期基督教时期。另一种常见的建筑类型是伦巴第式建筑,它仅指流行于意大利的罗马式建筑。与之同一时期的还有拜占庭建筑,主要限于地中海东部的大陆及意大利的威尼斯和拉韦纳。
所谓的黑暗时代是指罗马帝国覆灭后的五六个世纪,一直到1000年前后。这一时期除了在君士坦丁堡和拉韦纳,欧洲的建筑业确实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包括英格兰和法兰西在内,西欧仅建造了一些二流的建筑,在设计和建造技巧上都远不如罗马帝国时代。实际上,整个西欧现存的建于450—1000年之间的教堂只有两三座,其中一座是建于796—804年的亚琛的查理曼大教堂,非宗教建筑则一座也没有留存下来。
6世纪里,君士坦丁堡(拜占庭)的拜占庭式教堂却承袭了罗马穹顶建筑的风格,最有名的建筑有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573年)和拉韦纳的圣维塔莱教堂(526—547,图387)。这一时期的其他教堂都是更简单的长方形廊柱大厅式,有侧廊和建在半圆形拱廊上的木屋顶。拜占庭的建筑师们广泛运用了砖结构,这一点明显地反映在圣索菲亚教堂的建筑上。他们不仅用砖建造巨大的墙体和半圆顶,就连中心穹顶也采用砖结构。穹顶的曲率较小,用砖砌的肋材建成,每个起拱面有2英尺4.5英寸宽,砖的大小为13英寸×6.5英寸×2英寸。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穹顶也是砖砌的,后来又在外面建了一个呆板的哥特式穹顶。拉韦纳的圣维塔莱教堂则采用长2英尺、直径为5.5英寸的陶罐代替砖,以减轻重量。拜占庭人除了用砖作框架,还用砖作表面饰材,常常把浅的砖拱嵌在墙面上作装饰,用砖砌出各种菱形带饰,甚至用砖砌成飞檐。他们交替使用砖石,在墙上形成条纹,还用楔形砖块和石块相间砌成拱顶。

图387 位于拉韦纳的圣维塔莱教堂(526—547),穹顶的剖面。
(A)穹顶建筑中的陶罐,用在图中XX线以上;
(B)穹顶建筑中的陶罐,用在XX线以下。
小的陶罐(A)水平地设置2层;大陶罐(B)垂直设6层。

图388 拜占庭的柱干,显示出了防震设计。
拜占庭的石构建筑和混凝土建筑与罗马的非常接近。有些建筑没有用灰泥,接合处却非常紧密。他们从罗马时期的庙宇中拆卸大理石柱,来支撑基督教堂的穹顶或拱顶。这为了加强支撑的效果,他们在大理石柱的柱颈和柱脚的部位加了金属圈。为了减小地震的破坏,还在同样的位置水平地嵌入一片铅片,并用金属圈固定(图388)。柱头上安放了一块立方体的石料或大理石料,由上至下逐渐变细,用来承托起拱石。有时建筑中还采用极其巨大的石块,在拉韦纳的狄奥多里克的陵墓(530年),巨大的“墓顶”直径达35英尺(图389)。
为了预防地震,拜占庭的建筑往往都是用砖或石块砌墙的表层,内部填以碎石或混凝土,砌砖或分界过程被频繁地使用。进一步的措施是在墙体中嵌入结合木,有一个例子是把这些木头放在整齐的格床上,每6英尺一层,纵梁为5.5英寸×3.25英寸,横梁为7英寸×4英寸。出于同样的目的,连接梁被嵌入拱门的圆拱中,与立方体石料的顶部持平,在拱顶和穹顶中也是如此。在威尼斯的圣索菲亚教堂和圣马可教堂,圆拱中嵌的是铁质连接梁。许多穹顶的外部常常建有一个带缓坡的木屋顶起保护作用,但也有不建木屋顶仅用水泥或铅皮覆盖一层的。直到7世纪,作为拜占庭帝国的一部分,埃及和巴勒斯坦还有许多此类建筑。到了638—640年,回教徒将这些国家征服后,美索不达米亚的砖结构建筑就很快传入这些地区。拜占庭时期的叙利亚所特有的尖拱建筑存续了几个世纪,而后被十字军传入欧洲。
从410年到诺曼人征服这段时间,英格兰和法兰西的建筑水平比起罗马时期大大下降。穷人的房子是破烂的木屋、泥抹的篱笆墙或半地下式的粗糙石屋,上层阶级住的房子也好不了多少。罗马时期那些带有中心供暖系统和马赛克地面的豪华宅邸,都被损毁或废弃了。罗马砖有时被重新用在基督教堂的建筑中,例如圣奥尔本斯修道院的塔楼和北安普敦郡布里克斯沃思的长方形廊柱大厅式教堂的拱门(670年)。但是,除了这些特殊的建筑,不列颠根本就没有砖构建筑。
最有趣的是在埃塞克斯的格林斯蒂德,有一座用劈开的原木建造的小“撒克逊式”教堂,当时一定还有许多类似的建筑,但其年代大概不早于1015年(图390)。其他所有现存的征服战争之前的英格兰教堂,尽管由专门的法兰西和意大利工匠修建,仍然是一些显得很粗糙的石构建筑。教堂狭窄的木门就是一块厚板,悬在门框上,装有铁铰链,饰以涡纹,这主要是为了在门闩后面一点的水平栅栏上安装弹簧,增加的这些铁制品能够使敌人更不容易破门而入。
罗马人从高卢撤退以后,玻璃在这一地区仍继续大批生产。675年,法兰西工匠为芒克威尔茅斯教堂安装了玻璃。正如比德所述,“他们不仅按要求完成了工作,而且还教会了英格兰人如何制作和使用玻璃[23]”。7世纪末,约克大教堂的窗户也装上了玻璃,不再用亚麻布或穿孔的木板。不过,到758年,贾罗修道院的院长仍不得不派人到莱茵兰地区请玻璃工。甚至在意大利,在教堂窗户上安装玻璃也不比英国人早。
1000年前后,建筑业又活跃起来,并很快波及整个西欧。在英格兰,可以见到的第一座建筑略早于诺曼人征服之前,它是在原有教堂的基础上重建的一座教堂,由威斯敏斯特修道院的忏悔者爱德华(Edward the Confessor)主持,似乎借鉴了位于诺曼底的瑞米耶日修道院(约1040年)的设计。瑞米耶日修道院和贝尔奈修道院(约1020年)都是由勃艮第的一个修道院院长——此人为意大利人——主持修建的,当属法兰西最古老的罗马式建筑的代表。因此,当诺曼人统治不列颠后,罗马的建筑文明才开始对这里产生影响。在所有的建筑工艺方面,诺曼式建筑很快就显出比当地建筑更为先进的特点,并在几乎全部现存的修道院和礼拜堂、大教堂和城堡中都可以反映出来。某些地方还有一些石头房子(例如在林肯和贝里圣埃德蒙兹),但它们并不占重要地位。在撒克逊时期,无论富人还是穷人都住木制房屋,这些房屋现在已经损毁了。这里我们没有必要区分教堂和城堡,因为它们在建筑方法和建筑材料方面都完全相同。当时砖构建筑并不流行,整个诺曼时期(约1050—约1200)都流行石构建筑(图391)。

图389 位于拉韦纳的狄奥多里克的陵墓(约530年)。
从断面可看出用伊斯的利亚石灰石制成的完整的石盖。注意上层的起拱石与下层楔形拱石的结合。12个石“把手”可能是用于将石盖抬升到顶部。现在的水平面距墓顶11英尺。

图390 埃塞克斯的格林斯蒂德教堂:教堂中部的一角可看出木墙的结构(11世纪早期?)。砖和橡木的墙基是现代人建的。
部分由于教堂的木屋顶经常失火的原因,所有重要的大教堂都采用石构的拱顶。早期的“诺曼式”拱顶是很厚的筒形拱顶(边码411),它们非常重,对墙壁施加了很大的反转推力(图391)。即使是木屋顶也会施加类似的推力,但要小一些。直至11世纪,用扶墙来加强墙体的方法还未得到推广,墙体的稳定性只能由厚度和质量来决定。尽管有基本的拱壁支撑墙体,但温切斯特大教堂中部的墙体仍有7英尺厚。有些城堡的墙体更加厚重,多佛尔一些城堡的墙厚达17—21英尺,伦敦白塔的墙厚15英尺。
当时,石料的运输非常困难。因为路修得很少而且很崎岖,不适合有轮子的运输车辆,所以都使用尽可能小的石块,有时用料石砌外墙,内墙甚至会用碎石来砌。不过,碎石墙通常都会用灰泥涂抹内外壁。后来,受到“暴露质朴的石结构”的观点所误导,这些灰泥往往都被去掉了,尤其在维多利亚时期,给修复者造成了许多麻烦,不得不用现代的非常复杂的过程进行水泥沙浆填补,以起到加固作用。

图391 伦敦塔的白塔中的圣约翰礼拜堂(A处:拱顶的拱肋)。约1080年。
在20世纪初,由于温切斯特大教堂的地基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不得不对其进行泥浆浇灌。主要原因是教堂原来建在湿软的地基上,而且地下水距地面仅10英尺。1079年进行二期建设时,人们将从一期所建教堂(约980年)中拆卸下来的短椽木桩打进土里,再在其上建地基。到了12世纪后期,在进行三期工程建设时,工匠们仍不得不在原有的湿地上建造:
对于距地面仅10英尺的地下水,他们像其祖先一样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是砍下高大的榉木,将其平铺在地基中,然后在上面建造房屋。这座建筑是当时英国的一处艺术瑰宝,但是在建成不久,问题便随之而来,而且最终几乎导致这部分建筑的毁损。木材并未腐朽,但整个被压进松软的土里,拱顶变得不稳,并给墙体施加外推力。整个这部分建筑与其西面的诺曼时期所建的部分分离开来,而且向东滑动,在分开的地方出现了大的裂缝,这些裂缝在其他个别地方也有出现[24]。
到了20世纪,人们不得不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加固墙体,用厚厚的一层水泥混凝土打地基。
1845年在彼得伯勒大教堂和1859年起在索尔兹伯里,都进行了必要的墙基加固。彼得伯勒大教堂地面下仅几英尺就是一层坚实的石灰石层,不过原先的地基却未延伸到这一层。还有许多例子可以看出罗马式建筑在设计上的诸多缺点,但英格兰此类建筑的地基却相当坚固。他们仔细地用捆在一起的木材组成框架,再嵌入石基中,这种方法在约克和刘易斯等地诺曼时期的教堂地基和城堡中可以见到。
英格兰南部当时所用的石料,有许多都从诺曼底的卡昂海运而来,例如奇切斯特和坎特伯雷大教堂的石料。英格兰最好的石料产自北安普敦郡、约克郡南部和萨默塞特郡的采石场。在东英吉利亚,特别是在白垩产区,燧石常用来填充墙体或装饰墙面,被砌成一层一层的。除了那些带拱顶的极少例外,小教堂的碎石墙一般厚3英尺,而且用灰泥涂抹,再用石灰粉刷内外墙壁,甚至连圣奥尔本斯修道院重新利用的别致的罗马砖结构,也被这样掩盖掉了。到了11世纪末,诺曼式石构建筑的石块间接缝仍相当宽,但不久就变得更为紧密了。所以,拉德博恩(Thomas Rudborne)在描述由萨鲁姆的主教罗杰(Roger,1107—1142)主持修建的建筑时可以这样写道:“石层的叠放十分得体,从外表看,整个墙体似乎是由一块石头构成的。”[25]
许多小教堂、大部分民居以及许多早期的诺曼式城堡都是木框架建筑,但似乎都没有保存下来。不过,有极少数那个时期的木屋顶遗留至今,其中最古老的一处是建于12世纪的位于赫里福德的主教宅邸,木屋顶由成排支柱支撑,支柱上的木拱横贯整个大厅。此外,温切斯特大教堂南翼的屋顶也是诺曼式的。
罗马式教堂的屋顶可以粗略地分为有拱顶和无拱顶两种。一些罗马的长方形廊柱大厅式建筑(边码421)和公共浴室的巨大拱顶暴露在外,仅用灰泥或金属包板作为保护措施。但在欧洲的北部,严酷的气候要求有更耐久的覆盖物来保护屋顶。缓坡屋顶的木椽直接架在拱顶的外表面上,拱是用砖、混凝土或石料砌成的(图402A),这样屋顶的重量就易使拱顶产生变形。因此,木屋顶被抬升,越过拱顶,其下面的连接梁避免了椽脚伸展对墙体造成的毁坏(图397)。然而,木屋顶和石拱顶的建筑直到哥特式时期才快速发展起来。
在西欧——包括英格兰,罗马式建筑的屋顶一般坡度较缓,上面铺半圆形瓦。在法兰西的一些地方,人们则更喜欢尖屋顶(有的坡度为45°),这样的屋顶一般铺石板。这一时期,稻草被大量用来铺盖屋顶,所以常常引发火灾,导致许多教堂被毁。1212年,伦敦开始禁止使用稻草铺盖屋顶。在英格兰和法兰西,更安全、更不易燃的铅很早就用于屋顶。比德在描述林迪斯凡教堂时说,主教于688年“揭掉了稻草,用铅包了墙和屋顶”[26]。据载,约克修道院约在669年用铅包了屋顶,坎特伯雷大教堂(1093—1130)的唱诗席和后来的侧廊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位于图尔的著名的圣马丁教堂的屋顶则是用锡包的。诺曼时期的手稿显示,当时还有用木瓦铺屋顶的(图392)。

图392 工匠正在将木瓦钉进屋顶。摘自一本12世纪的盎格鲁-撒克逊手稿。
诺曼时期建筑物的窗户比撒克逊时期的大,而且顶部常常是半圆形的。12世纪,即使是教堂的窗户也很少装玻璃。在英格兰,现存的最古老的彩色玻璃可追溯到大约1170—1180年,这一点可以从约克修道院和坎特伯雷大教堂中的玻璃碎片上得到证实。现存的诺曼时期的门相当多,例如在卡斯托(还有门锁和钥匙)、塞姆普林汉姆(约1133年)和约克的僧侣会堂,后两者的门用松木制成。这种门起初就是一整块厚而重的木板,就像撒克逊时期的门一样(边码425)。渐渐地,又将两块或多块竖板用横板条钉在一起,这样的门较薄,而且上面装了带有装饰效果的长叶铰链。在英格兰,罗马式建筑通常是门外锁,这是一种用木头包起来的锁,装在门的表面而不是门框上(图393)。
除了在门、铰链和门闩上起装饰作用,铁制品在教堂中还有许多其他的用途,尽管显然不是用于建筑物的实际结构中。大教堂的圣殿和礼拜堂常常用熟铁制的优美的格栅围起来,教堂库房的窗户则装有大量带尖头的铁栅,以起保护作用。这些铁栅栏上,每根竖铁棍都穿过横棍上的眼,与横棍焊接在一起。库房的门也用了许多起保护作用的铁制品,例如铁衬里、铁饰钉以及铁插销和铁锁。

图393 用一块木头制成的诺曼式锁——只显示了它的中心部分——是装在门外的。
如上图所示,钥匙从外面插入,其形状必须能穿过两片弯曲的铁叶。首先,钥匙上的突起将左边的水平弹簧叶压下;接着,同样通过钥匙上的这处突起将插销推向左边,把锁打开。下图中,上锁时弹簧叶可防止插销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