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 印度
诚如我们的西方文明源自希腊—罗马文明,其他的东亚文明——朝鲜、日本、印度、暹罗甚至缅甸的文明,都或多或少依赖于中国或印度的文明。在此无须探讨衍生出来的东亚文化,但我们必须提到印度伟大的文明。
表22-1 中国向西方传播的一些技术①

(续表)

(续表)

(续表)

注释:
①根据李约瑟(Joseph Needham)著、王铃协作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4年版)表8(第242页)而扩充。惠蒙作者和剑桥大学出版社允准。除标明者外,所有年代皆为公元后年份。考虑到尚有相当多的疑虑和模糊之处,第4栏中的时间常常少于第2栏与第3栏年代相减而得到的数字。
②中国带槽棱的石碾有一个在平面上绕转的碾子。这与传统的球状碾(trapctum)与臼槽分离的布局有很大不同。见边码112,图80。
③在13世纪或更早的时期(边码216),欧洲人知道了使用漂洗机。尚不明了它是中国碓的式样抑或是垂直提升式捣矿机的类型。但不管怎样,碓与鼓风炉的发展是相关联的。
④关于西方弩的历史的更多情况,参见边码707和边码722—724。
上面表格中各项的年代排列的详尽论述,可参见《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后续各卷。
早期印度历史依然十分模糊,难以在年表上连续叙述或展现出来。起源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在其他地方已经提到过(第Ⅰ卷,第2章、第9章,表F),它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毁于来自北方的野蛮部落之手。这些野蛮部落讲着一种近似梵语的雅利安语,而最早的梵语文字碑出现在大约公元前1200年。对于印度河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整个印度的文化,印度河文化在次大陆传播的范围有多广,以及印度河文化在多大程度上被北方入侵者吸纳或改变,人们了解甚少,无法断言。在许多个世纪里,印度始终是邦国林立。虽然人们知道曾有过佛教这个大的插曲,但对上述邦国的历史却几乎一无所知。直到公元前326年,印度历史才首次拥有了确定的年代。在这一年,亚历山大入侵了印度。
至少早在荷马时代,欧洲与印度已有了贸易联系。从罗马帝国早期到罗马帝国崩溃以后,甚至直到完全进入中世纪的相当长时期里,经由红海的欧洲和印度的海上贸易以不同的活跃程度延续着。罗马帝国和中世纪时期的交往踪迹,甚至抵达印度半岛东海岸及更远的地方。通过波斯湾和从陆路穿过巴克特里亚,印度也沟通了与欧洲的贸易(图684)。沿着以上这些路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商贸往来必定存在。不过,考虑到印度庞大的人口数量和发达的文化水平,在我们追溯过的岁月里,印度人对西方的技术影响并不大。我们曾提到过印度的一大贡献,那是所谓“阿拉伯”数字体系(边码766)。西方很早便从印度输入宝石、珍珠、象牙、染料、调味品、香料、药材、虫胶、棉花、稻米、糖及其他原材料,印度铸造铁器可能比其他地方都要早。可是到目前为止,能够证实印度影响了西方技术的材料极难见到。这也许是由于考古探查尚不充分,但以目前的认知水平,技术史上必然会秉持否定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