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黄金

2.2 黄金

在古典时期,埃及失去了黄金生产实际上的垄断地位(第Ⅰ卷,边码579—582)。在地中海地区和欧洲发现了冲积矿藏,但小亚细亚西部的少数几个重要金矿,特别在据说曾是特洛伊财富发源地的帕克托勒斯浅滩[1]与靠近阿斯蒂拉和乔奥得的地方[2],黄金已开始枯竭。虽然大量的自然金通过贸易从中欧和西欧运到希腊和罗马,但青铜时代就开始开采的色雷斯和马其顿附近的冲积而成的金矿,这时已经成了贫矿,这和爱琴群岛的情况一样。根据古典的传说,人们认为不列颠生产了很多黄金。这些黄金很可能来自爱尔兰。在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区,罗马人组织了大规模的黄金生产,通过建造规模巨大的工程,把大量的水引入含金的矿层中(边码670),矿石就这样被击碎了[3]。人们有足够的经验,通过观察某种白色的砂砾来勘探是否蕴藏金矿石[4],而且渐渐知道在各种各样的铜矿中,尤其是在已氧化的顶层矿层中,常常含有一定量的有开采价值的黄金。

实际的精炼过程主要是从母岩中分离出黄金,这一点依然如故。试金法在很久以前就得到发展[1],精炼方法基本没有什么重大的变化,还是用灰吹法或盐化法和硫化法从贱金属中提炼黄金[2]。现在,在这种古老工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汞齐法。由于水银有流动性,从矿石(主要是硫化物HgS)中提取这种金属没有什么困难。当焙烧矿物时,水银会蒸发,因此需要一个带有冷凝水银装置的炉子。公元纪年之交,罗马人在西班牙开始生产汞。破碎的金矿石用汞处理,得到汞齐并将它通过传送带,边挤压边跟脉石分离。最后,汞被蒸发掉即可得到金。这种工艺被普林尼只言片语地提到过[5],在中世纪早期它已经应用较广[6]

在罗马时代的西班牙,熔析法[3]被用于从铜中提炼黄金,这为古代世界的黄金生产增添了一种重要的方法,在铜冶炼过程中回收一种极具价值的副产品。公元前1世纪,这种提炼黄金的新工艺逐渐被采用,而且变得越来越重要。当把铜和铅浇铸在一起时,它们怎么也不会互熔,而银熔于铅比熔于铜要容易得多,熔析法就利用了这一原理。含银和金的金属铜与比它重3到4倍的铅熔在一起并铸成金属块,银和金的合金在这个过程中被铅熔解,然后铅缓慢地熔化并从铜铅块中流出,带出了金和银,剩下一个多孔的铜锭。通过灰吹法,可以从铅中提炼出金和银。

采用以上各种方法生产出的纯金和纯银,使古人能够按各种不同比例铸成合金,从而满足艺术或其他的用途。一种著名的合金“科林斯青铜”,就是金、银、铜的合金[7]。罗马人极大地改进了金箔的生产,已经能够做出只比我们现在最薄的金箔大约厚两倍的金箔,一盎司金可打造成750片4平方英寸的金箔[8]。黄金也可轧制成金箔。汞齐法可以用来从金片中抽出金丝[9],这也是早期炼金术士(第21章)所用的基本操作方法之一。事实上,金的提炼同早期的炼金术紧密相连,伴随着一种金属在自然中趋于完美的信仰,并在矿山中不断生长[10]——由于发现了一些天然的树枝状的金矿和银矿,这种信仰备受鼓舞。金矿有时会被暂时关闭,人们希望它过一段时间又会长满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