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 堤坝、风车和水闸

19.11 堤坝、风车和水闸

中世纪最早的堤坝只是简单地用泥石块堆积起来,依靠牛或马将泥石块踩踏压实。堤坝的地基被仔细地除去植被,堤坝的前面一般都有一段海滩。一些堤坝——主要在泽兰——在土基的斜面上再覆盖了一层黏土,有些堤坝还有阶梯形的斜坡,1∶1.5的缓坡上附有黏土,可以种上草。临海的坡需要特别保护,14世纪时的方法是把成捆的海草纵向排列在堤坝上,逐级排到顶端(图622)。海草由于自身的重力紧密地堆挤在一起,逐渐腐烂过程中放出的热会使海草渐渐硬化。在泽兰和其他没有海草的地方就用芦苇,所谓芦苇堤就是堤坝前密密种上一片芦苇,这个保护层的强度取决于芦苇的长度。芦苇不可能压紧,而且容易腐烂,大约每隔5年左右需要更新一次。15世纪时,出现了一些能持久保护堤坝的方法,例如打桩。1440年,从阿姆斯特丹到默伊登的堤坝就是用这种方法来保护的,其他堤坝随后纷纷模仿。木桩也可用作防波堤,它们一般长7—10米,直径30厘米。用两个铁架和铁条拴在一起。15世纪末,开始使用一种新型的护堤方法,打两排相隔几英尺的短木桩,中间填满成捆柴薪,再用石头压紧(图623)。这是后来柴笼作业的最早形式。

img

图622 中世纪泽兰的典型堤坝。其核心是泥土和黏土,成捆的海草则沿海边那一头堆放。海草渐渐地形成了坚固的护堤,保护着核心部分。来源于维尔林的作品,1579年。

一旦防止海水侵蚀的尝试取得成功,又冒出了新问题,那就是必须定期排干雨水和渗水。在早期,运河把沟渠中多余的水收集起来,随落潮泄入海里,或者采用逐级泄入的方式,先泄入筑坝的海湾或运河系统,然后再泄入大海。闸门和建在运河或堤坝上的堰,起的就是这个作用。当然,运河上的堰是航运的障碍,船必须用卷扬机或人力拉起来越过堰,货物往往要从一艘驳船换到另一艘驳船。有时,船的升降机是一个斜面,船在斜面上拉动(图624)。在荷兰的一些地方,这种情况至今仍然存在。圩田中过剩的水一般从堤坝通过管道流出,管道可以用活动的、不漏水的闸门关闭,铰链可使阀门上下移动。这种最早装在堤坝上可在木柱间移动的闸门,中世纪早期是固定在砖石中的。

img

图623 中世纪堤坝的另一种类型,这里核心的黏土层一方面被压紧的海草堆保护着,另一方面被石头和柴捆组成的墙保护着。源于维尔林的作品,1579年。

img

图624 在运河中将小船从一个高度移到另一个高度的起重设备。小船被拖到平台A上,用马拉的绞盘将它向上抬升,或者放在倾斜的平台B上将它下移到另一个高度。宗卡,1607年。

由于运河系统对贸易发展变得日益重要,在85%的商品仍靠水上运输的地区,寻找比斜面或闸门更有效的运输方法变得很有必要。提升式船闸满足了这一需求,它每一边都有一个带闸门的隔间,可以使闸室的水位从一个高度升降至另一个高度(图625)。对于中世纪低地国家的闸室式船闸和提升式船闸的技术细节,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不过运河和提升式船闸是12世纪后才在佛兰德和荷兰省建起的,这一点毫无疑问。里尔这条小河的水闸早在1236年就建成了,船只通过这些闸门可以进出布鲁日。看起来,它最初由一系列木制提升式船闸组成,但在1394—1396年间用石头进行了重建,并带有海水闸门、淡水闸门和石制地板。这些凹进的石材中有可以上下滑动的门,用铅垂来平衡(图626)。哈勒姆附近的斯帕伦丹坝的提升式船闸至少早在1253年就已建成,但被1277年的洪水摧毁了。1285—1315年间重建时,它被改成了3个垂直升降的闸门,1567年又改成了3套斜接面的闸门。这种闸约3英尺宽,给“出海的船只提供了方便的航程”。从14世纪开始,由于运河更频繁地用于航行,水闸和船闸开始广泛推广。

img

图625 在河流中将驳船由一个高度移到另一个高度的闸室。

(中)下游闸门朝相反方向打开。注意观察移动闸门的绞盘。这里没有注满和排空闸室的水闸。宗卡,1607年。

img

图626 河流被一系列不同高度的垂直拦水坝分割。当一个闸门打开时,小船必须努力穿过急流。出自一部15世纪意大利水利工程的手稿。

只要存在围海造田的开垦地,溢水道和水闸就有用武之地。退潮的时候,从较低的水位——例如古代圩田形成的湖——不可能通过自然流动将水排出,因此需要抽水机。有时新圩田太深,必须用一系列风车把水逐级抽出来(图627)。在被蒸汽机(1787年)代替之前,风车就一直用于驱动抽水机械。到1400年,荷兰有很多沼泽地使用风车,但阿姆斯特丹北部甚至到1514年才只有8个,因为那里的湖泊排水工程尚未开展。新型沼泽地风车是旧式的碾磨谷物的(图562)单柱式风车的改进型,其中最早的一个建在斯洪霍芬附近的邦里帕斯圩田中。这种风车非常有效,到这一世纪末期,只要17台沼泽地风车就能把水抽到弗里特运河。

img

图627 3个斗式水车组成一组为开垦地排水,由荷兰工程师利格沃特(Leeghwater)绘制。约1610年。

沼泽地风车在立柱上转动,一边的风矢杆和风叶片同另一边的尾杆和梯子保持平衡,这样就容易承受风力。马驱动的铲轮是否早于沼泽地风车,我们不得而知。使用风力之前,仍然有一些低地国家使用马驱动的阿基米德螺旋。15世纪时,这些螺旋被连在沼泽地风车上。在16世纪末的斯台维努(Stevinus)时代,螺旋的角度一般是30°,直径1.5—1.8米。当转速达到寻常的每分钟40—50转时,能将水提升4—5米,每分钟约可抽水40立方米。事实上,16世纪是对被淹地和沼泽地进行大改造的时代。

船闸在低地国家的发展和在意大利的出现(边码657),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个谜。但是,它们在建造中的某些区别与运河在两个国家的不同作用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