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脱谷和簸谷
2025年09月26日
3.7 脱谷和簸谷
谷粒需要从收割后的谷捆中脱出,还要簸出谷壳。中世纪的图片显示,谷捆是用两边连在一起的连枷拍打的(第Ⅰ卷,图39)。连枷(图65)可能在罗马时代后期使用,因为圣哲罗姆(St Jerome,4世纪)似乎提到过这种工具[6]。它可能起源于高卢。但是,当时大部分脱粒是由牛——后来是马——的踩踏来完成的,或者是用分谷机(tribulum)——一种钉嵌有燧石的木板——由牲畜在脱谷场上拖拉(图70)。
早期的脱谷使用没有接缝的木棍,这种办法在许多地方长期存在。在温带欧洲,露天脱谷必须在秋末前完成,斯特拉博(Strabo,卒于约21年)提到过在不列颠有遮蔽处所的脱谷。13世纪以来,在深冬也可以在大谷仓中脱谷,一般是在寺院内进行。中世纪期间的某些大谷仓,至今仍然保存着(见章末补白图)。
谷壳用簸箕从谷粒中簸掉,簸箕(拉丁文是vannus)原本是一个形状特殊的容器,通常是一个篮子(图65),它被气流搅动以除去谷壳。只是到了后来,这个词才用来指能够产生气流的风车。塞维(Servius,4世纪)定义vannus为一个脱谷场的筛子,认为它相当于希腊语liknon,即柳条篮子的意思[7]。人们推测,气流一般是由人工拍打产生的。但是在农民群体中,簸谷也可能是在一个有风的山坡上进行,例如爱尔兰人直到近代还这样做。转动式簸谷机是后来才引进到西方世界的(16—17世纪),但据说中国很早就已经知道这种机械(边码770)。

图65 长柄叉子,耙子和连枷,簸箕。出自一本有插图的《圣经》,约12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