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 木工的工艺分化
在中世纪的北欧国家里,房屋的主要建造人是木匠(图版30A),这一名称的来源在其他章节论及(边码233、边码540)。木匠先要构建房子结构框架、地板及房顶,等泥水匠完成泥活之后,再把注意力集中于内部的木工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开端,木匠还做家具。
正如房屋的框架一样,早期的中世纪家具很笨重,结实的木柱和厚板被用钉或铁条简单地连接。橱柜(拉丁文写作armariui)及书柜由木板制成,长餐桌用厚板做桌面,一般用一块单板,通过巨大重量压牢松散的支架。箱子是将结实的木板用钉或木钉拼成的。座位主要是固定于墙壁的长板凳。
可移动的家具不是很多,包括长支架桌、长凳、长板凳、长靠椅、凳子、椅子、箱子、橱柜和食橱。食橱(cup-board)这个单词最初在字面上是指一块上面放饮料杯的板,后来才有我们现在的碗碟橱这个词。一个装有门的空间(现在叫作小橱)在中世纪时称为食品柜,它主要用来放食物,独立放置或建于墙上的凹处。
家具的厚实及粗糙度未必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显而易见,因为中世纪早期的人们在桌上盖上布和毯子,在椅座上放上垫子,在长椅背上放上衬垫,在椅上放上椅套。木工活暴露的部分,例如敞开的木屋顶、门、墙的木衬,都被漆上颜色,给家庭生活增加了愉悦和安详。
木匠和铁匠配合工作,因为房子的外门需要用铁加强,以防别人破门而入,放贵重物品的箱子四壁都加了厚重的木板,顶盖用铸铁件覆盖。铁匠的锻铁钉也被木匠用来拼钉所做的箱子、橱柜及墙衬里的木板,另一选择是用木钉,但这可能是后来某个世纪的发展[2]。
木匠工艺的关键是对木梁、木柱、木拉条、木箍和托梁进行组合,赋予建筑整体以力量。特雷德戈尔德(Thomas Tredgold,1788—1829)写道:“真正的木工活是一种将各块木料构建起来的艺术,它能承受任何重量或压力。”[1]在对家具进行任何程度的改良以前,必须发展细木工这种新的手艺。很难说它在哪个世纪第一次出现,但肯定是在意大利。正如前文已提及的梵蒂冈衣橱所表明的那样,人们到8世纪时已经知道细木工或同类工种。在西欧,直到11世纪或12世纪才出现细木工,在英格兰则要到13世纪。直到那时,接合处(与木材的处理相反)的极端重要性才被那些关注可移动或不可移动的家具生产的木匠所认识。莫克森(Joseph Moxon,1627—1700)说:“细木工是一种手工艺术,它将各种不同木件通过直尺、矩尺、斜角尺或任何角规连接固定起来,以使其看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2](图版15C)
一开始,细木匠的工具与木匠的相同,但当细木匠做的家具变得更精良且规模更小时,工具也相应地得到改进(图版12),出现明显的不同。因为要承受更强力的使用,木匠的工具显得更笨重、更坚固。例如,木匠的斧头很大,这是为了“能削大家伙”,还有一个长长的把手,使用时用两手同时握住,是为了“平削或斜削木头”(图版30A;第11章)。相反,细木匠用的是一把轻的短柄小斧(图226L)。因为用时只出单手,所以只需一个短把手即可。木匠和细木匠都用锛子除去木料表面的细小残片以平滑木料(图225B),一个高超的细木匠更加精于使用锛子,以至人们很难判断木料表面是锛的还是刨的。刨子当然为古时人们所认识(图206P),中世纪的人们却对它一直无视,直到13世纪(图200、图356、图358)才有所改观。
在干粗活的时候,木匠用带坚固手柄的凿子,以承受锤子的敲击,细木匠使用凿子却时常感到运用手的压力已经足够。“细木匠用肩膀的力量将刃压入物体,而木匠则用锤子的敲击力”[3](图版30A,图350)。细木匠的榫木凿用锤子敲击,雕刻匠用的凿子常常也是如此。
在所有的工具中,锤子是最主要和最基本的(第Ⅰ卷,第6章)。伦敦铁匠公司的徽章上,有三把锤子和一句箴言:“靠咱锤和手,万艺皆上手。”在木匠、细木匠和雕刻匠的技艺中,锤子是基本工具,因为木制品的接合处必须钉上铁钉或木拼钉(图225,图版12、图版30A)。
除了雌雄榫和鸠尾接合方式之外,细木匠还有其他的独特制作方法。最重要的是嵌在一个框架中的散板,嵌板方法不仅节省木头而且使家具更轻(图版13A)。和抽屉一样,嵌板首先在地中海文明中发现。在古埃及(第Ⅰ卷,图485、图490、图495—498)和古罗马,人们也知道这种工艺,因为在拉韦纳发现了一个8世纪的带嵌板结构的象牙宝座(图版11)。6—7世纪著名的《阿玛丁奴斯》手卷中有一张画像,上面是圣以斯拉(St Ezra)坐在一个书柜前,从打开的柜门可以看到后面是嵌板式结构(图210)。

图210 书柜。
内放圣经典籍、笔架和兽角墨水瓶,门背呈嵌板式结构。出土于意大利南部,6世纪。
几个世纪以后,嵌板式结构才传到北方。好像直到13世纪,德国和低地国家才出现了这种工艺。在英格兰,木质墙衬里是用或压叠或企口接合的木板制成的,以防板材间收缩而引起裂缝。直到14世纪,这些木板才被嵌板式结构所取代。
作为屋子隔冷和隔湿的一种方法,衬木墙在北方地区有特别的重要性。所以,嵌板(或叫衬板)的制作就成了一项专业活动。编年史作家斯托(John Stowe,1525—1603)说,Ioyners公司——按古代标准也叫Ioyners and Seelers——被誉为一个可爱的集团,在伊丽莎白女王执政第13年(1571年)获得了女王的赞助和支持[4]。换句话说,细木工活的一个分支得到了认可。源于衬板的动词“加衬”是一个15世纪的词汇,意思是用木件衬里,即嵌木。
更好的嵌木是用所谓护墙板橡木做的,它是一种多半从汉萨同盟地区运来的特殊质量的木材(图695)。哈里森(William Harrison)在他的《英格兰纪实》(Description of England,早于1577年)中说:“所有在英格兰生长的橡木中,公园橡木最松软,比棱形橡木更脆、纹路更短。所有在埃塞克斯生长的橡树中,生长在巴德菲尔德公园的最适合细木匠使用。我时常见到他们用这种橡木制作木制品,精美又雅致。我们的大多数护墙板都来自丹麦,因为它们不产在英格兰。”[5]
护墙板被四开,也就是沿着半径从外到中央将其锯开,虽然这种切法很浪费,不如平直锯开的板宽大,但这种切法使板材不易翘曲,最大限度地防止了收缩。这种锯法也显示了木材的美丽纹理。这个特征现在虽然广受好评,在中世纪时却不受欢迎,因为护墙橡木家具和嵌木常常覆以装饰性的涂漆。由于很少有本地橡木可以在木组织的柔和度和纹理的直度上与护墙橡木相比,因此后者被英格兰所有的上等家装和家具使用。一段时间里,护墙板材成了嵌木的同义词,不管到底用的是什么木材。
桶板是另一种橡木。四分木不是锯开的,而是用铁劈在最薄部沿着辐射状线条劈开或断开,这样就得到一张有美丽树纹的木板。它也不易翘曲或收缩,而且干得很快,被桶匠广泛用来做酒桶(边码136,图版3B、图版38B)。它对壁板工的护墙板嵌木极有价值,前部不平的表面被刨平或锛平,每块嵌板由一块无缝的板材构成。
嵌板按槽形构架松散地排列着,这样当木材收缩时可以防止开裂。15世纪和16世纪对嵌板的需求是如此之大,以至在许多细木匠的作坊中,嵌板或多或少是批量生产的。在北方中世纪或称家具制作的“哥特”时期的最后阶段,众所周知的雕饰卷纹线脚式嵌板在德国、低地国家、法国和英格兰流行起来。它外表像是雕刻的,但那些卷纹式雕饰实际是由线脚刨机械地刨出来的,只有收尾工作由刻工的凿子完成(图版15D,图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