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 陶瓷和玻璃

10.4 陶瓷和玻璃

希腊和罗马的红色与黑色陶器是地中海发明的一个组成部分(第8章)。然而,这项技艺在欧洲,后来的发展大多都是被模仿东方瓷器的欲望所激起的,尤其是模仿波斯和中国的那些古代瓷器,其年代大致相当于中世纪早期(第8章)。典型的红陶与黑陶有光滑的表面,但没有真的釉。它是用烧红的黏土制作的,用泥条装饰,泥条里加入了一些碱和有机物而呈液态。它的色彩取决于烧制的条件——还原或氧化。尽管化学变化的性质很自然地并不为人们所理解,但是在作坊中是能够控制这些条件的(边码266)。

当罗马帝国灭亡后,这种陶器的制作秘诀失传了。在中世纪的西方,第一项重要的陶瓷技术进步是西班牙的摩尔人的带釉陶器,它的知识可能是在约11世纪时来源于近东(边码303及以后)。釉是在锡或锡与铅氧化的基础上,通过分开或合并煅烧两种金属而制成。钴、锡和铜被用来给釉上色,在陶器的适当部位上面覆以铜银硫化物、赭石和醋的混合物,然后让它们在大气中被还原,就得到了彩虹般的金属或金属硫化物薄膜,整个过程涉及一项有很长历史的非常复杂精细的技术。总的来说,中世纪陶瓷技术受近东的影响很深(第8章)。

花饰陶器 花饰陶器(Majolica)是一种以不透明的含锡白釉为特征的瓷器,发明于14世纪,可能是因为马略卡岛(Majorca)而得名。釉的基本成分是钾碱(经煅烧的酒石,边码354)和纯白沙。白色的珐琅是加入了氧化锡,绿色由铜的化合物产生,黄色来自锑与铅,暗黑色来自红色的氧化铁(铁锈,即crocus Martis),蓝色来自钴蓝(一种钴矿石,详见后文),紫罗兰色则由二氧化锰所产生。

玻璃 尽管在埃及时代以后就为人所知(边码311),但玻璃特殊的发展应该归功于玻璃吹管的发明。在技术成就的历史中,这一项发明有很高的地位(图309)。吹制的玻璃器皿大约出现在公元纪年初。特奥菲卢斯(约950年)所描述的制造玻璃的方法,可能与此有所不同(第9章)。

中世纪的玻璃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木灰制作的钾玻璃,另一类是用rocchetta制成的钠玻璃(图310),它有时也用泡碱制作(边码354)。这些玻璃是用所能得到的最白的沙子熔化而成,由于含有少量铁,大多数带一点绿色或棕色。后来,由于加入了二氧化锰——“玻璃制造者的肥皂”,玻璃中的这些颜色被除掉了。总体上说,加工玻璃一般要采用3个炉子,第一个是熔化沙子和碱的炉子,第二个是烧玻璃的炉子,第三个是用于退火的炉子。要制成教堂窗子的玻璃板,先要吹成大泡,再用热铁片把大泡锯开,然后把它们展开放在特奥菲卢斯所描绘的炉子里面。佛罗伦萨神父内里(Antonio Neri)的著作(1612年)[14中关于制作玻璃的描述部分表明,意大利和低地国家后来的玻璃匠很注意生产这种无色的产品,使用的碱是经过仔细再结晶的,硅石则是白色的石英岩粉末。

在古代埃及,将彩色玻璃制成珠宝是很好理解的。至少早在12世纪,就已经用吹出来的彩色玻璃制作教堂的窗子。蓝色玻璃是用“钴蓝”(源自阿拉伯?)上色的,钴蓝是一种通过焙烧含有钻的亚硫酸盐和砷化物的矿石而制成的物质,得到的钴的氧化物中含有各种杂质。制作绿色玻璃则使用了铜,把铜与硫磺一起加热,得到黑色的焙烧过的亚硫酸盐,继续加热直到它形成红色的氧化亚铜(“烧铜”)。还可以把铜与硫酸铜一起加热,从而得到一种碱性的铜化合物。当铜被熔化或加热时,形成的渣滓也可以用来制作绿色玻璃。红色玻璃也是使用铜制出来的,但是要在还原条件下才行。为了获得最佳的红颜色,经常要用到由金溶解于王水得到的氯化金,直到今天仍然如此。黄色和棕色可以通过加入铁获得,一般是加入红色的氧化物或是各种铁与酸的反应产物。一种特别好看的黄颜色是通过加入金属银获得的。12世纪和13世纪教堂的玻璃是这些技术很早就已发明的见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