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EGF的受体
成熟的人EGF受体(EGF receptor,EGFR)是一个由1 186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跨膜糖蛋白,分子质量为17ku,此受体通过23个氨基酸组成的疏水序列穿越质膜、胞外区约621个氨基酸可分为4个区,其中3个负责对EGF及其他相应配体的高效结合。134~313和446~612的51半胱氨酸残基共同作用形成了惟一的EGF高效结合位点。EGF受体的胞内区有典型的ATP结合位点和保守的酪氨酸激酶区。ATP与激酶区721位赖氨酸残基的结合是启动受体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关键步骤。在EGFR的近膜区,即在EGFR胞内靠近膜区一侧的部位,含有反式调节部位,可与其他因子结合并调节EGF受体对EGF的亲和力。
人EGF受体基因定位在第7号染色体上,7pter和7q22之间。EGF受体属于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家族,有多种方式可以刺激EGF受体,激活胞内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传递刺激信号。EGF受体本身的配体,如EGF、TGF-α、两性调节蛋白和肝素结合样EGF等都能够与EGF受体结合,改变受体的三维结构,形成受体的二聚体化,激活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研究表明,EGFR的二聚体化使受体拥有更高的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和配体亲和性,酪氨酸蛋白激酶活化的直接结果就是受体羧基末端酪氨酸残基的自磷酸化,这有助于激酶活性结合位点的充分暴露,以便于与外源底物的相互作用。EGF受体本身结构的异常、胞外或胞内功能区发生截短或突变,EGF受体基因的扩增或重排均能导致受体的激活。并且,在某些细胞调节因子(如类固醇激素等)的作用下,EGF受体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也能被激活。激活后的EGF受体在胞内启动多通路信号转导系统,将刺激信号传至核内,调节核内基因的表达和分化。EGF与EGF受体结合后,还能活化G蛋白,转而活化与其偶联的磷脂酶C的γ亚基(PLC-γ),PLC-γ促使肌醇磷脂分解成甘油二酯(DAG)和三磷酸肌醇(IP3),DAG和IP3都是第二信使,DAG可以激活PKC,IP3能促使钙离子的释放,从而激活多种钙离子依赖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