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 疗
1.手术治疗 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目前主要还是依靠手术解决。手术治疗原则是封闭所有的裂孔;对抗视网膜的牵拉,包括巩膜扣带术、剥离及切除增殖膜、玻璃体基底部松解术、眼内气体或硅油填充、松解性视网膜切开或切除术。
2.药物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由于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患者经玻璃体切除术后,仍有一定复发率,且再手术困难较大,对眼球造成的损伤更大,最终可能致失明,故国内外许多学者正在研究用药物防治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但目前还都处于实验阶段。这些药物有抗肿瘤药物:例如氟尿嘧啶(5-Fu)、道诺霉素、多柔比星(阿霉素)、秋水仙碱等;皮质激素药物:如乙醇地塞米松及曲安西龙、曲安奈德等;肝素:肝素是一种抗凝血药,具有抗凝血作用和降血脂作用。DelVecchiop等研究发现它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巩膜成纤维细胞增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维甲酸:维甲酸能特异性地与RPE细胞核上的维甲酸受体结合,作为转录因子再与特异性顺式作用的DNA序列结合以调节特异性靶基因的转录,进而抑制DNA的合成;抗VEGF单克隆抗体:VEGF抑制剂是目前治疗PVR、PDR的一个热点。
3.基因治疗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基因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治疗方法,基本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理论体系,并于1990年由Blaese等人第一次用于治疗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SCZD)病人获得成功后,一系列临床试验开展了起来。基因治疗的广义概念就是说将新的遗传物质转移至某个个体的体细胞内,从而对该个体产生治疗效果。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激酶基因(HSV-tk),被称为自杀基因。Oldfield等人曾将能产生含HSV-tk重组逆转录病毒颗粒的细胞直接注射于肿瘤局部,随后注射抗病毒药物Ganciclovir(GCV),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目的。目前已发现HSV-tk酶能够磷酸化非毒性的核苷酸类似物GCV变成一磷酸形式,而后又被细胞内激酶磷酸化形成三磷酸形式,从而具有毒性,它能整合至增殖分裂的细胞DNA中,导致DNA合成受阻而死亡。当GCV存在时,若细胞内含有HSV-tk,该细胞就会死亡。由于这种插入HSV-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只能整合分裂增殖的细胞染色体,对正常细胞不整合,因此正常细胞就不会产生HSV-tk酶,而哺乳动物中细胞产生的tk酶量极低对GCV不敏感。这是一种通过基因转录后,该细胞对某种药物敏感而被杀死的方法。自杀基因用于治疗PVR正是采用了这一方法。通过将HSV-tk基因转导入成纤维细胞或其他增殖细胞如RPE等,并同时给予GCV而用来杀死这些增殖细胞,从而阻止了PVR的发生与发展。
对于轻、中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通过手术和某些药物治疗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目前还是治疗的一个难点。
(沈 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