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DF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五、PEDF与眼部新生血管形成

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如角膜新生血管、早产儿视网膜病变、PDR、AMD等是目前常见的致盲眼病。Holekamp等研究发现AMD有CNV形成患者玻璃体腔内PEDF的浓度明显降低,而VEGF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的CNV患者的玻璃体提取物都可以引起内皮细胞的移行,而加入活性PEDF则可以抑制这一作用,表明PEDF的降低可以促进CNV的形成。PEDF在DR患者的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中也起到一定作用。PDR患者玻璃体腔内的PEDF浓度与非增殖型DR患者相比明显降低,同时VEGF浓度明显升高,表明PEDF浓度降低及VEGF浓度升高可能是引起PDR新生血管生成的原因。Boehm等在白内障手术中,收集糖尿病患者的房水,通过一项前瞻性研究发现,进展性DR患者房水内的PEDF浓度明显低于稳定的患者,而晚期DR患者与早期DR患者相比,房水内PEDF浓度也明显降低,提示PEDF可以预测DR的进展。Renno等对激光诱导的大鼠CNV模型进行研究发现,在CNV形成区域,外核层表达的PEDF蛋白明显下降,甚至消失,而在对照组和远离CNV区域的视网膜,PEDF可明显表达于外核层,内核层也有表达。

PEDF对新生血管的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应用PEDF的中和抗体可以明显降低人、小鼠和牛的角膜基质提取物对内皮细胞趋化的抑制作用,去除了PEDF的角膜基质提取物,其抗血管生成活性可以被完全消除。在没有外源性新生血管诱生剂的情况下,对大鼠角膜应用PEDF中和抗体,可以刺激新生血管长入角膜,而PEDF中和抗体并不能刺激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的移行,所以,PEDF的中和抗体可能是通过封闭PEDF的活性位点,使内源性促血管生长因子的活性增高而引起血管新生。通过对不同方法建立的CNV模型动物进行玻璃体内、视网膜下腔以及球旁注射表达PEDF的腺病毒载体研究,结果均表明PEDF可以明显抑制CNV的形成,甚至使已形成的CNV发生回退。Duh等在小鼠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模型的研究中发现,玻璃体内注射2种重组的人PEDF,可以明显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抑制率分别为83%和55%。PEDF具有抑制病理性血管新生和神经营养双重生物学功能,既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新生,又能有效地保护神经元,可以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保护视功能,为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