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一、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玻璃体手术 当玻璃体积血经药物治疗持续不能吸收或玻璃体内机化条索增生严重,导致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时,须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联合激光光凝。手术的目的在于切除积血和已分解物质;切断、吸除机化膜;去除纤维组织赖以生长的支架,松解对视网膜的牵拉;恢复视网膜的正常解剖结构,以便为随后的光凝创造条件。

适应证:严重的玻璃体积血,妨碍眼底检查,时间在1个月以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牵拉视网膜导致反复出血;已发生的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尤其是累及黄斑者;纤维增殖膜引起视网膜裂孔或累及黄斑;致密的黄斑前出血达3个月者;黄斑水肿合并黄斑移位,光凝效果差;前节新生血管合并后节屈光间质浑浊;白内障合并严重的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禁忌证:视功能检查光定位不佳;视网膜电流图呈熄灭型;虹膜大片新生血管、后粘连,晶状体浑浊,眼压低;玻璃体内大片增生物,上有粗大的血管等。

并发症:眼内出血;医源性裂孔;晶状体浑浊加重;继发性青光眼;角膜上皮愈合延迟等。

应注意鉴别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和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孔源性必须及早手术而有些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不做手术的情况下,较长时间内仍能保持一定的视力。同时,有对照实验证明,早期DR或术前视力较好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好。

而对于光凝后导致的持续性黄斑水肿,玻璃体手术联合内界膜剥除在视力和OCT等方面被证明是确实有效的,内界膜剥除被认为能减轻黄斑水肿的压力,有利于内层视网膜血液和细胞外液体顺利流出。另外,也有学者采取玻璃体手术联合曲安奈德眼内注射和术中全视网膜光凝的方法来治疗,同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且没有术后并发症。为了分别评价玻璃体手术、光凝和曲安奈德眼内注射对治疗黄斑水肿的效果,Parolini等将169例患眼随机分为3组,分别施以上述治疗措施,并随访视力和中心凹厚度(OCT)达6~24个月,发现只有玻璃体手术组患眼能持久保持较好的视力,且此组的中心凹厚度增加也是3个组中最少的;玻璃体组和曲安奈德组的术后并发症较多也较重;光凝组和曲安奈德组的治疗效果易回退,尤其是曲安奈德组的效果一般只能持续1个月。他们的结论是对于施行何种治疗,合适的病例选择非常重要,OCT是良好的评价工具。Bandello等则试用轻度反应全视网膜光凝(LPRP)进行治疗,发现其效果与传统PRP相同而因采用了较少的能量,并发症和治疗次数都有减少。

2.垂体部分切除术 对减轻部分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病变有一定的帮助,可以减少出血水肿、导致新生血管萎缩和缓解血管病变。适用于全身病情稳定和视力预后较好,又不宜于做光凝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