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新生血管与脉络膜疾病
脉络膜是眼球壁的第二层组织,位于巩膜和视网膜之间,富含色素和血管。像视网膜血管一样,脉络膜血管实际上也是终末血管。这些血管从大到小逐级分支,最后组成毛细血管小叶。脉络膜血管数量多,管腔宽,而且其中的血流速度缓慢,这些特点使脉络膜更易受到内源和(或)外源因素的影响而致病。
由于视网膜和脉络膜分别起源于不同的胚叶,在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程演变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变化。但是,由于脉络膜与视网膜、玻璃体的“联系”过于密切,如脉络膜的正常血供在维持视网膜功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视网膜特别是后极部眼底的某些特殊结构,如黄斑部、视盘等也对脉络膜病理生理过程起着一定的影响,因此,临床上视网膜和脉络膜的病变常常互为影响,彼此消长。
鉴于脉络膜的特殊结构和功能,脉络膜疾病多与其中的正常或异常血管有关。20世纪中、后期,随着眼底血管造影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特别是脉络膜血管造影技术的进展,使人们对脉络膜疾病尤其是血管性疾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脉络膜血管造影技术的有机结合,使揭示脉络膜疾病与正常或异常血管的关系成为可能,许多脉络膜疾病才得以发现和确诊。在众多脉络膜疾病中,脉络膜新生血管往往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影响并决定着脉络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又称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是来自脉络膜毛细血管的增殖血管。这种异常血管起源于脉络膜血管,通过Bruch膜的裂口而扩展,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或神经上皮下间隙内发展。Watanabe等发现起源于脉络膜动脉的新生血管较大,多超过2/3视盘直径;而起源于脉络膜毛细血管或毛细血管前小静脉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则<2/3视盘直径。由于异常的血管通透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极易发生出血和渗出,继而形成瘢痕,造成黄斑区损伤,严重影响中心视力,甚至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