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滋养血管光凝

四、滋养血管光凝

滋养血管(feeder vessels,FVs)是CNV的供血血管,通过FVs光凝,可以使其闭合,并进而使CNV萎缩,该方法从理论上讲是比较理想的。

FVs光凝一般分两步进行:首先是通过动态眼底血管造影(ICGA或联合FFA)前后图像的比较鉴别出FVs,然后对确定部位进行激光照射。最常见的FVs呈“球拍形”,自鼻侧缘插入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于造影后一定时间显影;而“伞样”FVs较少见,似乎来源于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下的脉络膜血管床,一旦充盈,即被新生血管膜的荧光遮挡。Staurenghi在对45例继发于AMD患者CNV(中心凹外10例、中心凹旁13例、中心凹下22例)的研究中发现,使用动态ICGA和动态FFA造影的FVs检出率分别为42%、13%,而对于中心凹下CNV病例,检出率则提高至86%、27%。但在Shiraga的研究中,使用ICGA中心凹下CNV患者FVs的检出率仅22%(37/170)。

对FVs光凝可使用氩激光、染料黄激光或半导体激光。激光时也分两步进行(以氩激光为例):首先是对FVs两侧进行激光,光斑直径100μm,激光功率150~250mW,曝光时间0.2~0.4s,光凝强度为中度烧灼;而后对FVs表面进行激光照射(150~300mW,100μm或200μm)。激光照射后定期进行ICGA检查,明确FVs和CNV是否闭合,是否持续存在,以及有无复发。

Staurenghi对15例AMD患者的FVs进行了光凝,FVs宽度平均60μm(25~113μm),结果发现:经过一次或多次氩激光光凝,40%CNV闭合,33%患者视力提高超过2行,47%视力保持稳定;激光光凝的成功率除与FVs数量有关外,FVs的宽度也是一个影响因素。他们后来对更小FVs光凝的进一步研究结果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16例患者,每例患者FVs<4个,宽度<85μm,激光治疗成功率高达75%。而Shiraga对37例患者进行研究后发现,FVs激光光凝成功率为70%,68%患者视力改善或保持稳定,43%患者视力达到或超过20/100,并且患者的最终视力与治疗前视力相关。关于该疗法的安全性,曾经有报道发现在少数患者可能发生视网膜下的出血。

尽管FVs激光光凝可以有效地使部分CNV闭合,并能够提高患者的视力,但该疗法CNV复发率高;对较宽(>85μm)滋养血管、伞样滋养血管或CNV较大(>2DD)患者疗效不佳;并且要对滋养血管进行准确定位,需要进行高额的动态ICGA造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临床使用。目前,对于FVs激光光凝的研究还在进行中,包括对长期疗效的观察以及新方法的探讨,如使用ICG增强激光疗效,与PDT进行联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