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病变

三、其他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病变

眼部缺血综合征眼后节表现为视网膜静脉变暗且不规则扩张,视网膜动脉色变淡,中周部视网膜点状出血及微血管瘤。也可发生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及视网膜脱离。除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有助于控制虹膜红变、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及眼后节新生血管。但一旦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对降低眼内压不一定有效。

颈动脉-海绵窦瘘可出现视盘及周边视网膜新生血管。全视网膜光凝可使视盘新生血管消退。

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常发生于眼眶部位X线照射后,眼部表现很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见的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硬性渗出、囊样黄斑水肿、神经纤维层梗死及毛细血管无灌注。由于广泛毛细血管无灌注,可引起视网膜新生血管、玻璃体出血、虹膜红变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全视网膜光凝对控制眼部新生血管是有效的。而对黄斑水肿做局灶性或格子状光凝,可以有效地制止血管渗漏,稳定或改善视力。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它可侵及多个系统,狼疮病人眼部病变的发病率基于全身性病变的活动程度可3%~29%不等。神经纤维层梗死及视网膜出血是最常见的眼部表现。可造成视盘水肿、毛细血管无灌注、血管阻塞、视盘及周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虽然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要治疗是口服激素,而对眼部新生血管则须用激光治疗。全视网膜光凝对消退眼部新生血管是有效的。

贝赫切特综合征眼部表现为前、后葡萄膜炎,常伴有无菌性前房积脓。后期可引起虹膜红变、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离、视神经萎缩及眼球萎缩。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对于严重的葡萄膜炎及视网膜炎是必不可少的,而对于有视网膜新生血管的贝赫切特综合征,光凝治疗非常有效。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典型的眼底表现是病变起始于极周边部,该处血管首先发生病灶性闭塞,由于血流动力发生障碍,使营养血管增粗、扭曲呈螺旋状,随着病变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周边血管发生闭塞,使视网膜血管系统逐渐缩短,可造成典型的楔形无血管区,随后产生代偿性新生血管。这种新生血管的渗透性有明显损害,荧光血管造影可见到多量荧光渗漏,因此很容易破裂出血,造成玻璃体积血,继之可发展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引性视网膜脱离或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激光散射光凝对视网膜静脉周围炎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扁平的新生血管先光凝其外周视网膜,然后直接照射在新生血管上,使其闭塞。但对新生血管比较饱满者不能直接光凝,否则容易破裂出血,只能通过大面积散射光凝,使其萎缩。对无灌注区做象限性散射光凝,对微血管瘤直接光凝。光凝时要清楚鉴别营养血管与新生血管,对新生血管要光凝,对营养血管绝对不能光凝,如光凝营养血管不但进一步影响视网膜营养,且这种充血的血管很容易破裂而发生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