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小鼠技术在眼内新生血管模型中的应用
2025年08月10日
二、转基因小鼠技术在眼内新生血管模型中的应用
目前在众多细胞因子中,以VEGF研究最多。Okamoto等将具有明显促血管生长的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cDNA与具有组织特异性的牛视紫红质启动子相连导入小鼠受精卵细胞,经筛选获得了三个转基因小鼠,其中一只小鼠有预计的在后极部视网膜光感受器的VEGF过度表达,伴有新生血管从内核层向视网膜下间隙生长并可见增殖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包裹新生血管,这种新生血管源于内核层具有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特点,并且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中渗漏荧光素。但其发展至视网膜下间隙及周围色素上皮的反应又相似于脉络膜新生血管,因此该模型在探讨视网膜和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发病机制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此种转基因小鼠是一种VEGF高表达的模型,为探讨VEGF在体内外对周围组织细胞不同作用方面提供了条件,尤其在无Bruch’s膜损伤情况下视网膜色素上皮对VEGF引起的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行为反应可作详尽的观察,因此该模型在研究眼内新生血管方面具有相当的意义。
IL-1β是另一可以诱导眼内新生血管的细胞因子。在过度表达IL-1β的转基因小鼠中,新生血管首先出现于角膜和视网膜表面,然后在整个视网膜以及其他部位出现。但新生血管出现于明显的炎症反应之后,提示新生血管的产生是由于IL-1β过度表达,诱导产生了大量其他生长因子,其中包括VEGF的大量生成。
同样,Seo等运用转基因技术发现,过度表达PDGF-B的小鼠视网膜光感细胞层内也诱发了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