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历史回顾
2025年08月10日
第一节 历史回顾
当初,由于缺乏对NVG的病理生理或解剖学改变的认识,任何眼压升高伴有眼内出血的情况均称为出血性青光眼.出血性青光眼的名称最早由Pagenstecher于1871年所提出,随后一系列含义混淆的名称出现在文献中,用以代指大量具有表面相似性的不同疾病。从文献上看,出血性青光眼、血栓性青光眼、充血性青光眼、红变性(rubeotic)青光眼、糖尿病性出血性青光眼和血管功能不全性青光眼等各种称谓均指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尽管早期的少数临床报道已经描述过NVG患眼中虹膜上存在新生血管,但直到20世纪,关于NVG的知识才建立在完善的解剖学基础上。1906年,Coats描述了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眼中虹膜上新生血管的组织学发现;1928年,Salus描述了糖尿病患眼中虹膜上有相似的新生血管。20世纪早期,前房角镜检查法引入临床应用以后,Kurz于1937年将其对房角处纤细新生血管的临床观察与这些血管沿途结缔组织的组织学发现联系起来,他认为结缔组织的收缩是造成粘连性房角关闭的原因。鉴于这种青光眼的起因是新生血管而不是眼内出血,Weiss等于1963年提出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名称。从此,虽然较老的名称依然偶尔用于文献中,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称谓被普遍接受。虹膜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 of the iris,NVI)的名称由Walton和Grant所提出,从组织学上讲,NVI的称谓比虹膜红变的称谓更精确而合适。
关于NVI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已在前面有了详细的描述,本章不再重复叙述,详见第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