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免疫抑制剂

四、免疫抑制剂

1.干扰素(interferon,IFN) 干扰素α是一种由真核细胞分泌、广泛存在的多肽。在其众多的细胞效应中有抑制体外培养的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作用,通过抑制胸苷的转运与磷酸化而阻碍细胞启动DNA合成,并可以通过与新生血管内皮细胞上表达的特异受体结合达到选择性作用于新生血管并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干扰素α可以抑制鼠的新生血管形成,在治疗危及生命的血管瘤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Miller等应用激光阻塞视网膜静脉法建立猴的NVI模型,给予肌内注射人重组α干扰素治疗:第1天,1×106 U/m2;第2天,2×106 U/m2;第3天,4×106 U/m2;第4天,6×106 U/m2;并维持至实验结束。结果显示无论荧光血管造影还是组织学检查均证实了NVI消退,而虹膜大血管的正常内皮细胞未受影响。Fung等还将干扰素α应用于老年黄斑变性的治疗,并取得一定疗效。

IFNβ曾作为CNV的治疗用眼药,Yasukawa等通过螯合作用合成人IFNβ-葡聚糖-锌复合物,提高IFNβ的血浆半衰期及在CNV中的浓度。他们每天分别静脉给予兔每千克体重IFN 75MU(每周2次,共2周或4周)、INFβ-葡聚糖-锌0.75MU(每周2次,共4周),结果发现两种剂量的复合物均可抑制CNV,但低剂量、长时间组显示抑制CNV的作用更持久。

2.丝裂霉素(mitomycin,MMC): Kamizuru等用丝裂霉素和右旋糖酐反应产生的复合物MMCD与抗整合素αγβ3的单克隆抗体(mAb)产生反应生成MMCD-mAb,后者增加了MMC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静脉注射MMCD-mAb能明显减低实验鼠CNV的发展和病变的厚度。Yasukawa等也发现ARMD和激光诱导的猴CNV模型中,新生血管膜内皮细胞均表达CD105,而将CD105的单克隆抗体与结合MMC的右旋糖酐免疫结合,能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且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无毒性。

3.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 作为化疗药的MTX是一种叶酸拮抗药。研究发现用甲氨蝶呤0.2mg每日局部点眼,可明显抑制bFGF诱导的兔角膜新生血管,且未发现如上皮缺损等并发症,其抑制新生血管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的移行和内皮细胞的增殖而实现的。

4.环孢素(Cyclosporine,CSA) CSA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因其具有抑制T淋巴细胞的作用而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和自身免疫性疾病。Umberto等的研究表明CSA能显著抑制角膜异种移植和化学烧伤后的血管生长及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