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侵入法

一、非侵入法

(一)裂隙灯显微镜

裂隙灯显微镜为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可在活体上观察眼的血循环动态。数码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新生血管各种实验数据的测量、编辑和保存。裂隙灯显微镜除可观察眼球表面血管外,如果与前置镜、接触镜联合使用,还可以用于虹膜、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态、分布、管径、管壁及血流动态等。除了解血液循环外,因血液循环障碍而产生的病理改变如出血、渗出、水肿、纤维形成等均可通过接触镜详细检查。如果配备先进的录像设备,更可记录血液循环的动态变化。

优点:①在生理状态下观察新生血管血液循环,包括球结膜、虹膜和视网膜的血液循环情况;②可动态地不断反复观察血液循环的改变,以观察病变的全过程。

缺点:①不能观察到所有眼组织的血液循环,仅限于球结膜、视网膜等可直接看到血管的组织。而脉络膜、睫状体等色素组织的血管则不易看到;②仅能观察血管两维空间结构,深部血管分布则看不见。

(二)荧光血管造影

荧光血管造影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观察活体血液循环的新技术。这项技术在研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年随着电子计算机的高度发展,荧光照相机可与录像机、摄像机和计算机监视系统联合,可连续动态观察视网膜、脉络膜、虹膜甚至角膜新生血管的病理状态,如果需要可录像记录,反复观察。

荧光素钠血管造影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并可拍照记录。还可用于活体,动态的观察新生血管的生理和病理改变。缺点是仅限于观察某些眼组织的血流动态,看不到血管的三维立体结构。

由于荧光素钠马上从有孔洞的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出来,以及它的波长相对较短,差不多被视网膜色素上皮和黄斑叶黄素完全吸收,以致不能满意看到脉络膜血液循环。近红外光很少被视网膜色素上皮和黄斑叶黄素吸收,而吲哚青绿波长较长,也不容易从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出来,所以在观察脉络膜动物模型时,利用吲哚青绿和近红外光血管造影可较满意地看到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血液循环,得到较满意的脉络膜血管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