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新生血管的激光治疗
引起角膜新生血管的原因主要有:配戴角膜接触镜、角膜创伤和手术、感染性和免疫性眼病等。其中配戴角膜接触镜引起角膜新生血管的患病率最高,而碱及其他化学物质烧伤引起的角膜新生血管与视力的丧失关系最为密切。
激光用于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由来已久,包括氩激光、染料激光光凝、光动力学治疗等。氩绿激光光凝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用于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造成新生血管的暂时性闭塞,取得了短期疗效,但由于角膜水肿、局部变薄、虹膜萎缩、新生血管再通等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有研究证实577nm黄染料激光治疗动物实验性角膜新生血管有效,并且操作简单,具有相对的安全性。
Gohto等通过缝线法诱导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研究了新型光敏剂ATX-S10(Na)在PDT治疗角膜新生血管中的作用,结果发现注射光敏剂后0.5~4h,角膜新生血管显示高荧光;在注射ATX-S10(Na)后2.5h进行670nm半导体激光照射,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并形成大量血栓,后者可至少持续3d,导致血管不可逆的阻塞。进一步研究发现,ATX-S10(Na)于注射后2~4h在角膜新生血管达到最高水平,此时是进行PDT治疗的最佳时机,但这种治疗可以引起角膜变薄、出血、虹膜损伤等并发症。
Pallikaris等也应用CASPc作为光敏剂联合高压氧对兔角膜新生血进行了治疗,使用激光为半导体激光(670nm),功率4W,光斑直径350μm,结果发现角膜新生血管内有血栓形成,而联合高压氧可以加快光动力过程,并显著减少光敏剂用量。
2003年,陈建华等采用Q开关-Nd:YAG激光对来源于角膜炎和翼状胬肉的95眼角膜新生血管患者进行了治疗,激光能量7~8mJ,脉冲:1,光斑50μm,次数4~60次,对角膜缘近透明角膜处或结膜血管进行光凝,激光时必须将血管击破,血液从血管中流出为光凝成功,3~5d后复诊,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进行再次激光。结果,38%患者新生血管消退,55%新生血管减少,变细。随访1年,33.7%复发。作者认为:Q-开关Nd:YAG激光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对病情轻,年龄小,局限和浅表者效果较好;但对于病程长,血管数量多且血管管径细者,疗效较差,因为激光无法对所有的新生血管进行光凝,血管还可出现侧支,导致角膜新生血管复发。
(张士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