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N抑制血管形成的作用
体外试验发现IFN可通过下列途径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①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和迁移;②抑制淋巴细胞分泌产生血管生长因子;③阻断血管内皮细胞与血管生长因子的结合部位。体外试验证明IFN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移行,并可作为血管生成因子的拮抗剂,但临床试验结果不一。
1.角膜新生血管 Nguyen等使用兔实验模型,验证IFN对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结果未发现IFN能够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和发展,但泼尼松滴眼药具有此作用。
2.虹膜新生血管 Miller等应用猴制备虹膜新生血管模型,然后应用IFN-2a治疗,结果表明实验组8只猴虹膜新生血管完全消退,对照组3只猴虹膜新生血管无一例好转,证明IFN可使猴眼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究其机制可能是IFN通过抑制DNA合成而阻止细胞增殖,IFN主要通过抑制胸腺嘧啶核苷的转运和磷酸化,并非直接作用于DNA聚合酶。
3.脉络膜新生血管 在发达国家,AMD是致盲的主要病因,其中CNV形成是常见的致盲性并发症。Fung首先报道应用IFN-2a皮下注射治疗7例重症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治疗8周,结果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暗点缩小,证明IFN对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有一定疗效。Englor等首次采用双盲对照法观察IFN皮下注射对CNV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治疗组患者视力和对比敏感度均高于对照组,黄斑区CNV面积小于对照组,认为IFN可单独用于AMD的CNV治疗或作为激光治疗的辅助疗法。Thoma等应用IFN-2a皮下和肌内注射治疗黄斑中心凹下CNV患者20例,结果仅有2例患者的视力和眼底改变有好转,有15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结果恶化,故认为目前不宜推广使用IFN治疗CNV。建议应在严格的条件下,进行有对照的随机化临床试验以确定其疗效和使用剂量。Jaakkola应用IFN-2a治疗CNV 10例,随访1年未见CNV有好转。
IFN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的新生血管抑制剂。属于“抗内皮细胞”类新生血管抑制剂。Brouty首先证实IFN能抑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IFN-γ是活化T细胞产生的50ku糖蛋白,阻碍内皮细胞DNA合成,抑制内皮细胞增生进入S期,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内皮细胞增生。IFN-α是由白细胞分泌的一种特殊糖蛋白,刺激巨噬细胞产生IL-1,引起IL-2的产生,有抗病毒、抗细胞增长的作用。IFN-γ不但对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是生物制剂,具有毒性低、容易取得、对正常成熟的血管影响小等优点,是很有临床应用前途的新生血管抑制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