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治疗技术基本要素

二、激光治疗技术基本要素

波长、光斑大小、曝光时间和输出功率是激光治疗技术的四要素,后三者又常称为激光参数。四要素的合理选择和灵活应用,可以扩大治疗适应证,提高治愈率,减少激光并发症。

1.激光的波长 由于激光具有单色性好的特点,利用眼部不同组织对某一波长的吸收特性,我们可对不同疾病进行治疗。在考虑使用什么波长激光器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该波长的激光在眼球屈光系统的穿透情况。理想的波长应能最大限度地穿过眼的屈光间质,到达靶组织。其次,要考虑眼球的靶组织对该波长激光的吸收情况。一般说,较长的波长如染料红、氪红及半导体激光能比较好地穿透白内障及玻璃体出血,在治疗有水肿的视网膜,由于它们在视网膜内散射亦少,因此用较低的功率密度即可。治疗黄斑疾病所采用的激光应该是对眼的屈光系统穿透性好的波长,氩蓝-绿激光是禁忌证,因为它可被视网膜内层叶黄素吸收。病种的不同,所用激光的作用机制也不同,因此所用的激光波长也不一样。例如,在对黄斑水肿进行格子状光凝时所用的激光应是视网膜色素组织高吸收的激光。而治疗视网膜血管瘤的激光应是血红蛋白高吸收的激光。

2.光斑大小 视网膜光凝所用的激光光斑大小取决于激光束的直径、激光能量和曝光时间。激光光凝可在视网膜上产生一个光斑。光斑的深浅与所用的能量有关。有多种光斑直径可供选择,从50~500μm不等,治疗者可根据病变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光斑直径,以达到治疗目的。一般情况下,对后极黄斑部视网膜病变的光凝,选用100~300μm的光斑;而黄斑部外的视网膜光凝所用光斑大小为300~500μm;视网膜光凝时,光斑直径不应<50μm,以防止发生在视网膜色素上皮水平的微小爆破。激光器的激光与瞄准光同光路,光斑直径也由瞄准光的直径显示。一般瞄准光采用氦-氖光,治疗时易于观察,有利选择。须注意的是,波长比较短的激光在眼内散射大,因此在视网膜上所产生的光凝斑因聚焦差而比较大。

3.激光的能量 激光透过屈光间质到达眼底,产生对视网膜的烧灼,表现为光凝斑块。视网膜组织被烧灼程度的轻重,可通过光凝斑块颜色的深浅来反映。视网膜光凝通常分为4级(表17-1)。

表17-1 视网膜烧灼程度分级

20世纪60年代,Compbell使用488nm和514.5nm的氩激光所做的视网膜生物效应研究证实,较小的激光能量可造成视网膜较小而轻的视网膜反应,较大能量的激光可致视网膜下出血甚至玻璃体出血。80年代,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所做的兔眼氩激光生物效应实验证实,视网膜的损伤程度与所用激光的能量相关。

4.曝光时间 眼科激光器根据它的输出方式,可分为连续激光和脉冲式激光,连续激光的曝光时间与视网膜反应的程度相关。视网膜烧灼程度与激光的功率密度、功率和光斑大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当功率和光斑大小不变时,曝光时间越短,视网膜光斑损伤越局限,光斑边缘越锐利、清晰。但要防止小光斑、短曝光时间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微小爆炸而发生的脉络膜出血,所以眼底病的光凝最好不用或尽量少用0.1s以下的曝光时间。非用不可时,一定要确保光斑直径≥100μm、输出功率最低,以保证视网膜光凝的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