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c癌基因家族与血管新生
myc是具有螺旋-环-螺旋结构的亮氨酸拉链家族中的一员,基因编码参与转录调控的核DNA结合蛋白,myc通过C末端的螺旋-环-螺旋结构域生成同源/异源二聚体。myc参与调控正常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转化。该家族中至少有7个关系密切的基因,现有研究表明c-myc(细胞来源的myc)和N-myc(最初从成神经细胞瘤中分离)对血管新生具有调节作用。
Hatai等研究发现,当N-myc高表达时,通过其碱性区(basic region)和螺旋-环-螺旋结构的亮氨酸拉链区域抑制IL-6启动子的活性,进而抑制IL-6的表达;而在兔角膜上,IL-6抑制VEGF介导的促进血管新生。这些提示N-myc通过抑制IL-6,促进血管新生。
Baudino TA在c-myc+/-的小鼠胚胎中发现血管形成和新生有中度障碍,并且伴随着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缺陷;在胚胎7.5d时正常小鼠的血管系统开始发育,同时体内有c-myc表达;但当cmyc功能障碍时,血管发育也差,胚胎也死亡。
c-myc在卵黄囊(最终发育为脉管系统和成血祖细胞)的内皮细胞中表达,在c-myc-/-小鼠的脉管系统发育障碍,并且卵黄囊上的成血祖细胞数量也减少,这些提示c-myc调节血管系统发育,c-myc功能障碍时血管发育也差。
应用基因敲除方法建立c-myc-/-小鼠,发现其10.5d时死亡,与(VEGF与其受体结合后向下传导的底物)小鼠死亡时间相同,推测两者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当一个受损后,影响到共同的功能。研究表明,单独激活c-myc可以促进VEGF的表达,但在缺氧时,c-myc-/-内皮细胞仍可表达VEGF,表明cmyc不参与缺氧诱导的血管新生,但当其激活后可以促进血管新生。
一系列研究表明c-myc对多种调节血管新生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作用。应用RT-PCR检测c-myc与c-myc-/-的内皮细胞中细胞因子的变化,发现在c-myc-/-内皮细胞中VEGF mRNA表达减少,TSP-1mRNA表达增加,另外发现促进血管新生的ANG-2、ANG-1、FIK-1和FIK-2的mRNA表达都减少,提示cmyc对多种调节血管新生的因子都具有调节作用,是调节血管新生的一个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