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储备
水产品的种类较多,一般分为咸水产品(海产品)和淡水产品(江、河、湖、池塘产品)两大类。在咸水产品中还有贝壳类,它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开闭硬壳的软体动物,如牡蛎、蚌、扇贝、贻贝等;一类是有分节外壳的甲壳类动物,如龙虾、对虾、螃蟹等。由于水产品的类别较多,性质各异,因此,初步加工的方法也较为复杂,必须认真仔细地加以处理,才能符合烹调制作的要求。
(一)水产品初步加工与实训的要求
水产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是制作菜品中不可缺少烹饪原料。水产品初步加工的实训要求是:
(1)加工时除尽污秽杂质。水产品初步加工时,必须将鱼鳞、鱼鳃、内脏、硬壳、沙粒、黏液等杂物除净,特别要尽量除去腥臭异味,这样可以保证菜品的质量不受影响,突出水产品原料的特色。
(2)加工时符合烹调要求。水产品初加工时,要符合烹调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的加工方法。例如新鲜鱼类制作不同的菜品,对鱼体的形态要求不一。体现鱼形状完整的,在初步加工时,从鱼的口腔中将鱼鳃和内脏卷出;而用于出肉加工的鱼则可剖腹取出内脏。又如鳝鱼因烹制菜肴的品种不同,而采取生杀或熟杀两种不同方式。
(3)切勿弄破苦胆。鱼类特别是淡水鱼类在初加工时切勿弄破苦胆。弄破苦胆后,胆汁沾染到鱼肉上,会使鱼肉发苦而影响质量。
(4)根据水产品的不同品种进行加工。水产品有的带有鳞片,要直接去鳞片;有的带有黏液,要采用沸水去掉表面黏液;有的还带有沙粒,要采用剥皮等方法。初加工时应根据不同的水产品的特点进行,才能保证原料的质量符合烹调的要求。
(5)科学合理加工,做到物尽其用。水产品原料在加工时,要注意节约原料。如剔鱼肉时,鱼骨要尽量不带肉;一些下脚料要充分利用,鱼骨可以煮汤,鱼皮可以制冻,虾的卵干制后成为虾子酱,海产鱼类的沉浮器官干制后成为鱼肚。水产品初步加工时,要充分科学合理地使用原料,避免浪费。
(二)鱼类初步加工的流程
由于鱼的种类很多,形状、性质各异,加工的方法也不相同,主要流程有刮鳞、去鳃、取内脏、褪沙、剥皮、泡烫、宰杀等。
1. 刮鳞
适用于加工鱼鳞属骨片性鳞的鱼类。如大黄鱼、小黄鱼、鲈鱼、加吉鱼、鲤鱼、草鱼、鳜鱼等,加工时要把鱼身表面鳞片刮尽。刮鳞时将鱼头朝左、鱼尾朝右摆放在案板上,左手按稳鱼头,右手持刀,由鱼尾向鱼头方向将鱼鳞逆着刮下。
【实训要求】
(1)不可弄破鱼皮,否则会影响菜肴成熟后的造型。
(2)鱼鳞要刮干净,特别是要检查靠近头部、背鳍部、腹肚部、尾部等地方的鱼鳞是否去尽。需要注意的是,鲥鱼和鳓鱼的鳞下因附有脂肪,味道鲜美,初加工时可不去鳞。
2. 去鳃、取内脏
刮鳞后应去鳃,一般鱼鳃用手就可挖去,但有些鱼,如鳜鱼、黑鱼等,鱼鳃坚硬且鳃上有“倒刺”,这类鱼的鳃应用剪刀剪去,以防划破手指。
取内脏的方法要根据鱼的大小和烹调的不同要求而定,其方法通常有三种:
(1)剖腹取内脏。操作时在鱼的肛门和胸鳍之间用菜刀沿肚剖一直刀口,取出内脏。一般鱼类都采用这种方法摘除内脏。
(2)口中取内脏。为保护鱼体的完整形态,用菜刀在鱼肛门正中处横向切一小口,割断鱼肠。用两根竹棒或竹筷从鱼口腔插入腹内,卷出内脏和鱼鳃。例如清蒸鳜鱼,为保持鱼形的完整采取此法。
(3)脊背取内脏。有些菜肴为了保持鱼形的完整性,需要从脊部处剖开摘除内脏。如江苏名菜荷包鲫鱼,以体现加工工艺的变化和绝妙。
3. 褪沙
主要用于加工鱼皮表面带有沙粒的鱼类,即各种鲨鱼,如真鲨、姥鲨、星鲨、角鲨、虎鲨等。
鲨鱼褪沙前,应将鲨鱼放在沸水中泡烫,水的温度根据原料形状与老嫩而定,形状大与质地老的可用100℃沸水,形状小与质地嫩的水的温度为90℃。泡烫的时间,以能褪沙而鱼皮不破为准。褪沙后用刀刮净表面沙粒,洗净即可。操作时应注意不可将沙粒嵌入鱼肉,否则影响原料的食用。
4. 泡烫
主要用于加工鱼体表面带有黏液而腥味较重的鱼类,如鳝鱼、鳗鱼、泥鳅等,这类鱼表面无鳞,但有一层黏液,故应放入开水锅中泡烫后洗去黏液和腥味。
【实训工艺流程】
海鳗鱼、鳗鲡鱼去除鳃,内脏后,放入沸水锅中烫去黏液和腥味,再用清水洗净即可。黄鳝的熟杀方法是:锅中加入凉水,将黄鳝放入,加适量的盐和醋(加盐的目的是使鱼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使鱼肉结实;加醋则是去其腥味),盖上锅盖,用急火煮至鳝鱼嘴张开,捞出放入冷水中浸凉洗去黏液即可。
5. 剥皮
主要用于加工鱼皮粗糙、颜色不美观的鱼类,如比目鱼、橡皮鱼等。初加工时应先剥去皮。即由背部鱼头处割一刀口,捏紧鱼皮撕下即可。
6. 宰杀
主要用于加工一些活养的水产品,如甲鱼、黄鳝、鲤鱼、草鱼等。
(1)甲鱼加工流程的第一步是宰杀。甲鱼宰杀方法有多种,常用方法是将甲鱼放在案板上,在其头伸出时用左手握紧头部,用刀割断血管和气管,先放入凉水盆中将血泡出,再放入80℃~90℃的热水中烫5~7分钟取出(水的温度和泡烫时间,可根据甲鱼的老嫩和季节的不同而灵活掌握);然后搓去周身的脂皮,从甲鱼裙边下面两侧的骨缝处割开,将盖掀起取出内脏,用清水洗净;再放入开水锅内煮去血污,清洗干净即为半成品。
(2)鳝鱼的宰杀方法,应视菜品要求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
①鳝片:将鳝鱼摔昏,在颈骨处下刀斩一缺口放出血液,再将鳝鱼的头部按在菜板上钉住,用尖刀沿脊背从头至尾批开,将脊骨剔出,去除内脏,洗净后即可用于批片。
②鳝段:用左手掐住鳝鱼的头部,右手执尖刀由鱼的下颚处刺入腹部,并向尾部顺着鳝鱼肚剖开,去其内脏,用清水洗净剁成鳝段。
7.择洗
软体水产品的加工,如墨鱼、鱿鱼、章鱼等通常采用择洗的方法。
(1)墨鱼(又名乌鱼、乌贼鱼)。加工流程是把墨鱼放入水中用剪刀刺破眼睛,挤出眼球;再把头拉出,除去石灰质骨,同时将背部撕开,去其内脏,剥去皮洗净待用。墨鱼雄生殖腺干制后称为“乌贼穗”,雌墨鱼卵腺干制后称为“乌鱼蛋”,均为烹调原料。墨鱼加工时一般在水中进行,防止墨汁溅身上。
(2)鱿鱼体内无墨腺,加工方法同墨鱼大致相同,但要将表面上筋膜去掉洗净。
(3)章鱼(又名八带蛸)。先将章鱼头部的墨腺去掉,放入盆内加盐、醋搓揉,搓揉时可将两个章鱼的足腕对搓,以去其足腕吸盘内的沙粒,再用清水反复洗去黏液即可。
(三)虾、贝类的初步加工流程
1. 虾的加工
主要品种有海虾、河虾、对虾。通常就是剪去虾枪、触须、虾足,挑出头部的沙袋和脊背的虾肠、虾筋,有些菜品还要剥去虾壳,放在水盆里冲洗。小型虾大多用于去壳制成虾仁。加工时要注意保留虾卵,虾卵晾干或烘干后,可制成“虾子”。
对虾的初加工工艺有两种方法:其一就是把虾头及虾壳剥去,留下虾尾。然后用刀在虾背处轻轻划一道沟,取出虾肠,洗净。这种加工方法在西餐中普遍使用。其二用剪子剪去虾须、虾足,再从背部剪开虾壳,这种方法适宜制作扒制菜品。
2. 河蚌的加工
(1)用左手握紧河蚌,使蚌口朝上,用薄型小刀插入两壳相接的缝隙中,向两侧移动,沿两侧壳壁割开前、后闭壳肌,然后再将蚌肉取出;再用同样方法刮断另一端的吸壳肌,打开蚌壳,蚌肉即可完整无损地取出来。
(2)摘去鳃瓣和肠胃,用刀背轻轻将肉质紧密的蚌足捶松,将蚌肉放入盆中,加盐搓洗黏液,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即可。
3. 蛤蜊、蛏子的加工
先将鲜活的蛤蜊、蛏子用清水冲去外壳的泥沙,然后浸入2%的食盐水中,静置1小时左右,使其充分吐沙,烹调时用清水冲洗即可。若取肉加工,既可直接取肉,也可放入开水锅中煮熟捞起,取出其肉。带壳烹调时,需割断闭壳肌。
4.象拔蚌的加工
(1)把象拔蚌放在砧板上,用刀剔除两个蚌壳。剔壳的时候先用刀翘一边,另一半用手按住,剔壳时刀要紧贴着蚌壳,以免将肉剔坏。
(2)蚌壳和肉分离后,用清水分别洗净。炒锅中水烧沸,蚌肉放入锅中烫10秒,然后迅速取出,并去掉膜。
(3)用刀将蚌身与蚌胆轻轻分离。蚌身外部可以用刷碗用的钢丝球轻轻擦拭,擦拭掉黄色以及污物,再用清水冲洗一下就干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