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储备

一、知识储备

(一)热菜的拼摆造型与装盛造型

热菜通常是一菜一盘,采用拼法的较少,在大型宴会菜品制作中有时需要拼制,一般是双拼与三拼,统称之为热拼。热拼一般只能运用卤性较少或无卤的干性菜肴,如炸、煎、炒、爆等类菜肴,有双味、两吃、三色之称。

在手法上,冷盘造型侧重于拼摆,热菜则侧重于装盘与点缀,即直接将菜肴装入盘或碗中,然后再点缀,因此在程序与方法上相对简化,但要求更为准确。热菜造型注重自然成型,基本上采用一种手法一次性成型。不同的菜肴类型需不同的装盛造型手法,适应于不同类别菜品的装盛造型方法有以下几种。

(1)拉入法。将锅端临盛器上方,倾斜锅身,用手勺将锅内菜肴左右轮拉入盛器中,此法适用于对炒、熘、爆类小料形菜品的装盘,呈自然堆积造型形式——馒头形。

(2)倒入法。将锅端临盛器上方,倾斜锅身,使菜肴自然流入盛器,此法适用于汤菜的装碗,倒时需用手勺盖注原料,汤经过勺底缓缓流下。

(3)舀入法。将锅端临盛器一侧,用手勺逐勺将菜品舀出盛入碗(盘)之中,此法适用于卤性较多、稠黏而颗粒较小菜品的装盘,如一些烩菜。

(4)排入法。将原料提前造型排入盘中,或成熟后改刀排入盘中,此法适于对炸、熘、蒸、煎类菜品的造型,形制较为匀称。

(5)拖入法。将锅端临盛器左侧上端,倾斜锅身并同时迅速将锅往右移动,使锅中菜肴整个脱离锅滑入盘中,此法适用于对整条或排列整齐的扒、烧菜肴的造型。

(6)复入法。此法与冷菜造型手法的复入法相同,适用于蒸、扒、扣菜造型。

热菜造型手法种种,都必须使其形态饱满,神形生动,大小得体。对炸、煎菜的造型,应沥去油分。装盘时锅底不宜离盘过近,以免锅灰污染菜肴,亦不宜过高,给装盛带来不便,汤汁四浅。动作要既轻又准,防止菜品破损或零乱。浇卤时需将菜品浇得均匀,对于整块的肉、禽、鱼造型,应浇在皮面上;碎小菜肴的选型则需主料在上,辅料在下,突出主体。

(二)热菜装盘成型的基本方法

(1)直接装盘法。是指将片、丁、丝、小块、小段等小型原料经过炒、烧、焖等烹调后,直接装盘,呈自然几何形体,一般多堆起。

(2)平行排列法。是将蒸制、炸制、烤制的片、条、段、块、卷等成型美观的菜肴,用平行排列的方法装盘。

(3)放射排列装盘法。指菜肴造型呈放射状,最典型的是炒菜心,取圆平盘,按菜心纵向朝盘中围摆,分向心式与离心式两种,菜叶朝外为向心式,朝里为离心式。

(4)对称排列装盘法。是根据对称原理,将同色、同形、等量的菜肴均匀地装盘,使之形成完全均衡的图形,一般用于成型美观、大小均匀一致的小型条状或块状原料。

(5)围摆装饰成型法。是根据色彩的搭配规律和整体形状的要求,将各种形状装饰形体摆在菜肴四周,呈现围边装饰效果。

(6)整体菜肴自然分解成型法。即先把能突出整体原料特征的部分取下,再将主要食用部分分解成一定的形状,组合拼摆在盘中。多见于整体的动物类菜肴,例如将整只鸭的头部、腿部、翅膀取下,其他部分剁块,再复制成整体形状装盘。

(三)菜品的装饰

菜品的装饰是指对装盘后的菜品加以点缀等美化,以突出菜品的主题风格。菜品装饰的基本要求如下:

(1)要以食用为前提,符合卫生要求,不影响菜品味觉,装饰后更能诱人食欲,烘托气氛。尽量不要把装饰生料放在成熟的菜品上。

(2)选材要合理,与菜品的色泽搭配要和谐。

(3)刀工处理要得当,该细腻的一定要细腻,粗犷的刀工中也要蕴含装饰品位,力求把细节做到位。

(4)装饰要突出主题,层次清楚,简洁明了,美观大方,不过分雕琢,不喧宾夺主,不搞“花架子”,要让人一看就懂。

(5)装饰主要着眼于一些特色菜、高档菜、品牌菜、造型菜,一般普通家常菜肴不必装饰,高档华贵的菜盘也不必装饰。

(6)装饰手法要富于变化,不要每道菜都一个样,否则失去了装饰的意义。

(7)装饰过程要在极短时间内完成。

(8)尽量使用可利用的边角余料,以降低成本。

(四)菜品装饰的基本方法

菜品装饰的方法多种多样,其变化也很大。常见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点缀和围边。

1.点缀

点缀是最常见的菜肴装饰方法,特点是用料少,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点缀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称式。指在菜肴两旁对称点缀,有双对称、多对称之分。点缀物主要为具有一定抽象形态特征的加工原料。工整相对,是对称式的一大特点,可以避免繁杂和零乱。

(2)鼎足式。又称三点式,适合点缀圆形平盘盛装的片、丁、丝、条等菜肴。菜肴盘边多点缀碧绿的黄瓜,辅之少许红椒,赏心悦目。

(3)扩散式。多以细末料点缀在菜肴上,形成强烈对比和反差,达到“形散意不散”的效果。如炒鸡粥,菜肴色泽洁白,撒上红火腿末,形成色泽反差对比,使菜肴红白相映,更突出了菜肴主题,让人食欲大增。

(4)盖面式。运用较为繁复,需根据菜肴规格和要求,拼摆上各式多样的纹样图案,如一品豆腐、一品鲍鱼的点缀。盖面式点缀的基本要求是盖中有透,扬抑并存,虚实结合。

(5)点睛式。点睛式用于象形菜肴,方法是在动物造型菜头部点缀眼睛,使头部造型更生动。

(6)花心式。指在菜肴的中心部位点缀花卉图案,如金黄色的炸凤尾明虾,虾尾朝外呈放射状摆在盘里,盘中心点缀鲜红的番茄花。

(7)间隔式。适合整齐、无汁或汤汁较少的菜肴,于盘边绕菜肴间隔点缀,如明珠大乌参,乌亮的海参装于盘中,周围缀以洁白的鸽蛋,每两个鸽蛋间插上一个橄榄形胡萝卜,犹如串起的明珠。

(8)边花式。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点缀方法,多用于炸、炒、爆、烧等无汤汁或汤汁少的菜品。方法简单,便于操作。菜品装盘后,在盘边一角的适当位置点缀上一种花卉,并用绿色辅料衬托。常用花卉有鲜花和旋、刻的番茄花、土豆花、萝卜花等。

2.围边

围边与点缀的区别在于,点缀量小且用料少,而围边用料较多,通常是围成一定的大块形图案。按围边方式分类有半围、全围、单边围等,按用料分类有生料围和熟料围,按造型分类有梅花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扇形、圆球形、多面体等。围边是常用的装饰方法,操作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根据菜肴的形体特征决定围边方法和造型图案,速度要快,时间要短。

(2)围边要突出菜肴主料,使菜肴特色鲜明,不可喧宾夺主,色调要清新。

(3)生料围边应选择可生食的素料,如西红柿、甜橙、柠檬、橘瓣、芫荽、黄瓜等。刀工的厚薄要恰当,并按菜肴的造型大小决定围边的形体大小。同时应与菜肴保持一定的间隔,防止串味。

(4)使用熟料围边是最值得提倡的一种围边方法,其特点是既具有食用性,又具有装饰性,同时也符合卫生要求,具有一举多得的作用。常用围边熟料主要为绿色蔬菜,如菜心、芥蓝、各色素料球(胡萝卜球、南瓜球、莴笋球等)、面食、白色鸡蛋糕、黄色鸡蛋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