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储备
中油量烹调方法以油爆、滑炒的方法为代表,其用油量要根据原料的多少而定。在操作流程上,一般要分两个步骤完成:第一步为过油,要求旺火热油,快速操作;第二步为回锅调味,烹调成菜。包括爆、炒、熘等法。
(一)爆法
爆是将无骨的脆性原料,改刀后以热油(或沸水,沸汤)作传热介质,用旺火高温油快速成菜的一种烹调技法。爆多用于烹制脆性、韧性原料,如肚子、鸡肫、鸭肫、鸡鸭肉、瘦猪肉、牛羊肉等。爆菜特点:急火速成,成品脆嫩爽口,芡汁紧包原料,盘内见汁不留汁。
1.工艺特点
爆的烹调工艺首先是将原料加工成较小的形状,然后经过上浆或不上浆后投入热锅进行初步熟处理;接下来在碗内兑汁;投入主料配料煸炒,倒入兑汁,急火勾芡,翻炒均匀后装盘成菜。
爆制工艺的一般流程如图3-13所示。

图3-13 爆制工艺流程
2.爆的分类
爆,根据所使用传热介质的不同,可分为油爆和汤(水)爆两类。其技法如下:
(1)油爆。
以热油作为传热介质。油爆的烹调方法,适用于烹制油爆虾、油爆肚仁等菜肴。制作油爆菜时,主料应切成块、丁等较小的形状,用沸水焯主料的时间不可过长,以防主料变老,焯后要沥干水分。主料下油锅爆制时油量应为主料的二倍。油爆菜用的芡汁,以能包裹住主料和配料为度。
(2)汤爆。
以水或汤为传热介质的一种爆法。汤爆时把原料在汤(或沸水)中加热成熟后捞出,即可蘸调味料食用;或和配料一起入锅煸炒,调味后淋入兑汁,最后翻炒成菜。烹制荤料水爆菜的关键,要掌握好沸水焯原料的时间,以焯至主料无血、颜色由深变浅为好。掌握好水的温度和加热时间。水要处于沸腾状态,且加热时间要短,如焯水时间过长,主料变老而不脆;如焯水时间过短,主料会有腥味或半生不熟的现象。
3.实训要求
(1)要选用质嫩、形小的原料。因用急火热油烹调,加热时间短,不能使用形大、质老的原料。加热时间不宜太长,否则原料不易成熟或出现老韧的现象。
(2)爆的原料一般要经过花刀处理,以适应爆菜旺火速成的特点,使原料能够充分入味,并且保证菜肴滑嫩、爽脆的质感。
(3)要控制好味汁中调味品的用量,掌握芡汁和淀粉的用量是做好爆菜的关键。
(二)炒法
炒是将加工成丝、片、丁、条等小型形状的原料,以油为传热介质,用旺火中温油快速翻炒成熟的一种烹调方法。炒适宜细小、质嫩的原料。炒的操作一般比较简单,多数需急火速成,成品有汁或无汁,能保持原料本身风味特点。多数菜肴的质地鲜嫩、脆嫩,咸鲜不腻。
1.工艺流程
炒制工艺的一般流程如图3-14所示。

图3-14 炒制工艺流程
2.炒的分类
根据炒制原料的品种不同,以及原料在炒制前的加工工艺的区别,可以把炒分为滑炒、生炒、熟炒、煸炒、软炒、清炒等。具体技法如下:
(1)滑炒。
① 滑炒是原料经过改刀处理后上浆,然后投入中温油中加热成熟,再与配料翻拌并勾芡的一种烹调技法。一般滑炒的原料多选用动物性原料并需要上浆,成熟时需要勾芡。
② 目前行业中也有使用水来替代油加热的方法,因为滑炒时的油温与沸水的水温非常接近,故可以换用。
(2)生炒。
生炒是指把不经过熟处理的生的原料,经过改刀后,与配料一起,不经过上浆或挂糊,直接放入少量热油锅中,利用旺火快速炒制成熟的一种烹调技法。生炒的原料一般要选用质地脆嫩或有一点韧性、久炒不易散碎的原料。代表菜品有上海的生煸草头、四川的生炒盐煎肉、广东的蒜蓉炒通菜、清真菜酱炒笋鸡等。
(3)熟炒。
熟炒是把经过切配加工后煮熟的原料,不需要上浆、码味,直接用中小火、少量油,加调料炒至成熟的一种烹调技法。熟炒在调味上多用豆瓣酱、甜面酱、黄酱等酱类为主的调味品,在配料上多选择芳香气味较浓郁的蔬菜,如青蒜、蒜薹、芹菜、大葱、洋葱。火力以中火为主,油不能加得太多。代表菜品有:四川的回锅肉,江苏的料烧鸭、炒蟹粉、炒软兜,湖南的东安鸡等。
(4)煸炒。
① 煸炒是指原料切配加工后,以少量热油、中小火较长时间翻炒原料,把原料中水分煸出大部分后,调味出锅装盘的一种烹调技法。原料不上浆、不挂糊、不勾芡。
② 操作时控制好用油量。用油过多,原料干硬,油过少,原料内部的水分不易煸出。煸炒的火力应该先大后小,以免原料焦煳。代表菜品有干煸牛肉丝、干煸仔鸡等。
(5)软炒。
软炒是将生的主料加工成蓉泥,然后用汤或水澥成液状(有的主料本身就是液状),加入调味品、蛋清、淀粉等调匀后,再用适量的热油迅速拌炒或滑炒成菜的一种烹调技法。软炒成菜无汁,清爽利口,松软,口味咸鲜或甜香,质地细嫩滑软或酥香油润。代表菜品有广东的大良炒鲜奶、北京的三不粘、江苏的芙蓉鸡片等。
3.实训要求
(1)根据原料的性质掌握好投料的顺序。菜肴多数都带有配料,即使无配料,也有葱、姜、蒜等小料,它们入锅的先后顺序直接影响着菜肴的质量。
(2)一般都要求急火速成,尤其对一些质地脆嫩的蔬菜,如豆芽、莴笋、黄瓜、冬笋等,只有在急火快炒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原来的风味,避免原料中汁液的流失。应用急火热油炒制,提高锅或油与原料之间的温差,缩短加热时间。
(3)要搅拌均匀。炒菜时要勤翻锅,使原料受热均匀,但锅翻动得快慢要视原料的性质而定。对于一些易碎的原料如鱼丝、鱼丁等,就不可以大幅度地连续翻锅。
(三)熘法
熘是将原料改刀后挂糊或上浆(也有不挂糊、上浆的),用油(或水)作为传热介质,将原料加热成熟后,然后淋上卤汁,或入卤汁中翻拌的一种烹调技法。
熘菜的原料使用比较广泛,常见的为一些无骨的肉、鱼、鸡、鸭等,也可以是块状的蔬菜。熘制菜肴使用的味汁是稠汁,稠汁裹在原料外部,由于淀粉糊化后形成的网络包含水分,使黏性增大,缺少流动性,这样使原料入口后仍能保持脆的口感。但如果时间过长,味汁缓慢地渗入原料内部,就会使原料回软,故要求熘菜快速上桌,才能保持应有的风味。熘菜要求旺火速成,以保持菜肴香脆、滑软、鲜嫩等特点。
1.工艺流程
熘的原料在加卤汁混合之前,要先对原料进行加热预熟处理,一种是油炸,一种是水汆,一种是汽蒸。油炸类熘菜,原料一般多改刀成块、片、丁、丝等小料,用于煮或蒸制的则一般用整料。
熘制工艺的一般流程如图3-15所示。

图3-15 熘制工艺流程
2.熘的分类
根据用料与操作上的不同,熘可分为脆熘、滑熘、软熘及醋熘等。
(1)脆熘。
① 脆熘又称炸熘或焦熘。是先将加工成型的较小的生料,用调味品腌渍,再挂水粉糊,放入油锅内炸至焦脆,最后淋上卤汁或投入到卤汁中翻拌的一种烹调技法。
② 原料在炸制时,需用大油锅,油量要多,旺火热油,炸到深黄色发硬时取出;然后另起小油锅,油量根据需要卤汁多少而定,油热时先放入小料爆锅,再放其他调味品调味,另加湿淀粉勾芡,最后明油亮芡做成卤汁,将卤汁浇淋在原料上或投入原料翻拌即成。成菜特点是外酥脆、里香嫩。代表菜品有北京的焦熘丸子,江苏的松鼠鳜鱼、糖醋瓦块鱼等。
(2)滑熘。
① 滑熘是以片、丁、条、块等小形无骨的原料为主,先将其腌渍、上浆,烹制时将原料投入四五成热的油锅中滑油,将原料滑散至成熟时取出,另起锅,调制卤汁,最后把滑油后的原料投入卤汁中翻拌成菜的一种烹调技法。滑熘适于质嫩、形小的原料,如原料形状较大,则原料不易加热成熟。要控制好卤汁的稀稠,滑熘的卤汁调制要均匀,并且要能均匀地粘在原料上。滑熘的卤汁比焦熘要多。
② 若在滑熘菜品的卤汁中加入适量的醋,突出酸味,这种方法又被称为醋熘;在调味中加入香糟汁,又称为糟熘。代表菜品有醋熘白菜、糟熘鱼片等。其菜品口味滑嫩鲜香。
(3)软熘。
软熘不经油炸,一般以整的原料(多为鱼类),先蒸熟或投入沸水锅内,并加入葱、姜、料酒等煮至成熟时,把原料取出,将制成的卤汁淋在原料上。但淋时必须注意原料从蒸笼或水锅取出后,要去净水分。调制这类卤汁时,油要少,如果卤汁内油分过多,就会影响菜品的风味。软熘的卤汁,也可以用汤汁制成。软熘菜肴的特点是鲜嫩滑软,汁宽味美。代表菜品有西湖醋鱼、软熘豆腐等。
3.实训要求
(1)熘菜要求旺火速成,颠翻锅的次数不可太多。由于熘的菜肴质感多样,有的要求外焦里嫩,有的要求软嫩滑润,不管哪一种,若翻锅太猛,都很容易破坏菜品的形状,影响菜肴的质感。
(2)要明油亮芡。这是熘菜的一大特色。明油是指在菜肴成熟勾芡后,在出锅前淋入事先炸制好的热的油或色拉油。要做到明油亮芡,既要掌握好芡汁的多少,又要注意芡汁的稀稠。但关键是芡汁的稀稠,稀了不亮,稠了影响口感。另外还要注意芡汁成熟的程度。
(3)对于一些形大的原料,需要在原料上剞上花刀或先用调味料腌渍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