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储备
水传热烹调法是以水或汤汁作为传热介质,利用液体在加热原料过程中的不断对流,将原料加热成熟的烹调技法。
根据水导热烹调法中加热时间的长短,还可以把此类烹调法分为短时间加热烹调法、中时间加热烹调法和长时间加热烹调法三类。
(一)汆的技法
汆是将改刀后原料放入沸汤中烫熟,调味后再将汤和熟制的原料一起食用的一种烹调技法。汆是制作汤菜常用的烹调方法之一。汆制菜肴的选料多为质地脆嫩、无骨、形小的原料。汆比任何水加热的时间都快,往往原料一变色即捞出,所以原料加工的形状一般以小型原料为主。
汆制菜品具有汤清、味鲜、原料脆嫩的特点。如生汆肉丸、萝卜丝汆鲫鱼汤等。
1.工艺流程
汆法一:先将汤水用旺火煮沸,再投料下锅,加以调味,不勾汁,水一开即起锅。这种开水下锅的做法适于羊肉、猪肝、腰片、鸡片、里脊片、鱼虾片等。而鸡、羊、猪的肉丸,则宜在水开后保持水处于沸而不腾的情况下下锅;鱼丸子宜冷水(或温水)下锅。
汆法二:先将料用沸水烫熟后捞出,放在盛器中,另将已调好味的、滚开的鲜汤,倒入盛器内一烫即成。这种氽法一般也称为汤泡或水泡。
汆制工艺流程如图3-2所示。

图3-2 氽制工艺流程
2.实训要求
(1)汆的菜肴属于急火速成的菜肴,因为只有急火速成,才能保证主料的质地脆嫩。
(2)一般的动物性原料,在汆制时多数都要上浆,如鸡丝、鸡片、里脊片等。
(3)汆的菜肴事先要准备好鲜汤,忌用清水,提倡用原汤,不能只追求汤清而忽略了汤的味道。
(4)汆的菜肴不需勾芡,保持汤的清醇。
(二)涮的技法
涮是用火锅将水烧沸,把形小质嫩的原料,放入汤内烫熟,随即蘸上调料食用的一种烹调方法。涮是一种独特的烹调方法,是就餐者的自我烹调,所以带有很大的灵活性,如涮羊肉、涮海鲜、涮什锦等。涮的特点是主料鲜嫩、调味灵活、汤味鲜美。
1.工艺流程
涮制工艺流程如图3-3所示。

图3-3 涮制工艺流程
2.工艺特点
(1)涮必须具备特色的火锅锅具,按热源可分为炭火锅、电火锅、燃气火锅、液体或固体酒精火锅等。
(2)涮制菜肴的用料,主要是指火锅主料、汤料和蘸料味碟。主料即成锅中涮煮的原料,其适用范围极其广泛,凡是能用来制作菜肴的原料几乎都能作火锅主料,按原料的性质可分为海鲜原料、河鲜原料、家禽原料、家畜原料、蔬果原料和原料制品等。
(3)汤料即锅中的底汤,用得最多的是红汤汁,其次是白汤汁(包括酸菜汤)。红汤汁即辣味汤汁,用浓汤与辣椒、豆瓣、豆豉、醪糟汁、冰糖、精盐、黄酒和多种香料等熬制而成。白汤汁是用老母鸡、肥鸭、猪骨头、火腿肘子、猪瘦肉和葱、姜、酒等熬制的汤汁,一般与红汤汁配合使用,很少单独使用,即使用也常要蘸些调味料食用。
(4)蘸料味碟是涮制火锅不可缺少的部分,常见的有麻油味碟、蒜泥味碟、椒油味碟、红油味碟、辣酱味碟、酱汁味碟、韭菜花味碟等。
3.实训要求
(1)注意卫生。要保证原料新鲜和器具的清洁。火锅以涮烫为主,所选菜料必须新鲜、干净,注意卫生,严防食物中毒;同时还要做好烹饪器具的清洗工作,不然会造成铜锈中毒,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2)火力要猛。涮制菜肴时火力要猛,火锅底火一定要旺,以保持锅内汤汁滚沸为佳。菜料食物在锅里煮时,若不等烧开、烫熟即吃,病菌和寄生虫卵未被彻底杀死,易引起消化道疾病。
(3)正确掌握火候,控制好投料先后次序和熬制时间。汤卤制作时要把握好火候,制作清汤的火要小,制作浓汤的火要大;涮制菜肴的顺序一般来说是先荤后素,最后吃主食。先涮荤料,可以使荤料的鲜味物质渗入到汤中,增加汤汁的醇厚。
(4)掌握好各种调味品的使用量。涮制菜肴中的蘸料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菜品的质量,因此在调制时要严格控制好各种调味品的用量,精心调制。
(5)控制好菜肴的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