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储备

一、知识储备

(一)拌制法

拌是把生的原料或晾凉的熟料,切制成小的丝、丁、片、条等形状,加入各种调味品,直接调拌成菜的一种烹调方法。其用料广泛,荤、素均可,生、熟皆宜。如生料,多用鲜牛肉、鲜鱼肉、各种蔬菜、瓜果等;熟料多用烧鸡、烧鸭、熟白鸡、五香肉等。拌菜常用的调味料有精盐、酱油、味精、白糖、芝麻酱、辣酱、芥末、醋、五香粉、葱、姜、蒜、香菜等。

拌制菜肴的特点:一般具有新鲜脆嫩、清香鲜醇、香气浓郁、清凉爽口的特点,少汤少汁或无汁。代表菜肴有蓑衣黄瓜、拌生鱼、红油鱼丝、小葱拌豆腐、葱油海蜇、麻辣白菜、鸡丝拌黄瓜、温拌腰片、香菜花生仁、生菜拌虾片、芥末鸭舌、麻酱海螺、棒棒鸡、白斩鸡、麻辣肚丝、凉拌茄子等。

1.拌的种类

拌制菜肴的方法很多,按制作方法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生拌、熟拌、生熟混拌等。

(1)生拌。生拌是指菜肴的主辅原料都没有经过加热处理,只是经过腌渍或将生料直接拌制的方式,如蒜泥黄瓜等。

(2)熟拌。熟拌是指菜肴的主辅原料加热成熟,晾凉后再进行调味拌制成菜的方法,如蒜泥白肉等。

(3)生熟混拌。生熟混拌是指原料有生有熟,经切配后,再以味汁拌匀成菜的方法,具有原料多样的特点,如黄瓜拌鸡丝等。

2.工艺流程

拌制菜肴应选择新鲜无异味、受热易熟、质地细嫩、滋味鲜美的原料。生料直接拌制的菜肴,现拌现制,及时食用。熟拌类菜肴可采用炸、煮、焯、汆等烹调方法加工后切成型再拌制。其装盘调味的方式有拌味装盘、装盘淋味和装盘蘸味等。

拌制工艺的一般流程如图3-27所示。

图3-27 拌制工艺流程

3.实训要求

(1)选料要精细,刀工要美观。尽量选用质地优良、新鲜细嫩的原料。拌菜的原料切制要求是细、小、薄,这样可以扩大原料与调味品接触的面积。刀工的长短、薄厚、粗细、大小要一致,有的原料需剞上花刀,这样更能入味。

(2)要注意调色,以料助香。拌凉菜要避免原料和菜色单一,缺乏香气。例如,在黄瓜丝拌海蜇中,加点海米,使绿、黄、红三色相间,提色增香;应慎用深色调味品,成品颜色强调淡雅。拌菜香味要足,一般总离不开香油、麻酱、香菜、葱油之类的调料。

(3)调味要合理。各种冷拌菜使用的调料应有其特色,不论佐以何种味型,都应先根据复合味的标准,在器皿内调制成味汁后,再进行拌味(或淋味、蘸味)。调制的味汁,要掌握浓厚的程度,与原料拌和稀释后能正确体现复合味。凉拌菜肴的装盘、调味、食用要相互紧密配合,装盘或调味后要及时食用。

(4)掌握好火候。有些凉拌蔬菜须用开水焯水,应注意掌握好火候,原料的成熟度要恰到好处,要保持脆嫩的质地和碧绿青翠的色泽;老韧的原料,则应煮熟烂之后再拌。

(5)生拌凉菜必须十分注意卫生。生菜洗涤要干净,切制时生熟分开,还可以用醋、酒、蒜等调料杀菌,以保证食用安全。

(二)炝制法

炝是指将加工成型的小型原料,用沸水焯烫或用油滑透,趁热加入花椒油或香油、胡椒粉等调味品调拌均匀成菜的烹调方法。炝是冷菜制作中常用基本方法之一。炝菜清爽脆嫩、鲜醇入味,适用于冬笋、芹菜、蚕豆、豌豆等蔬菜及虾仁、鱼肉等海河鲜,还有鲜嫩的猪肉、鸡肉等原料。

炝制菜肴的特点是:一般具有鲜嫩味醇、清爽利口、色泽鲜艳、风味清新的特色。代表菜肴有红油鱼丝、炝凤尾虾、虾子炝芹菜、腐乳炝虾、炝腰片、炝软肝、炝虎尾等。

1.炝的分类

炝制工艺根据炝前成熟处理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滑炝(也称油炝)、焯炝(也称水炝或普通炝)、生炝(也称特殊炝)三种。

(1)滑炝。滑炝是指原料经刀工处理后,需上浆过油滑透,然后倒入漏勺控净油分,再加入调味品成菜的方法。滑油时要注意掌握好火候和油温(一般在3~4成热),以断生为好,这样才能体现其鲜嫩醇香的特色,如滑炝虾仁。

(2)焯炝。焯炝是指原料经刀工处理后,用沸水焯烫至断生,然后捞出控净水分,趁热加入花椒油、精盐、味精等调味品,调制成菜,晾凉后上桌食用。对于蔬菜中纤维较多和易变色的原料,用沸水焯烫后,须过凉,以免原料质老发柴,同时也可保持较好的色泽,以免变黄,如海米炝芹菜。

(3)特殊炝。特殊炝是选用质嫩味鲜的河鲜、海鲜原料,如虾、蟹、螺等,炝制前可用竹篓将鲜活水产品放入流动的清水内,让其吐尽腹水,排空腹中的杂质,再沥干水分,放入容器中,不经过加热,用白酒、精盐、料酒、花椒、冰糖、葱、姜、蒜、丁香、陈皮等调味品调制成卤汁,水产品倒入容器内浸泡,令其吸足酒汁,待这些水产品醉死、醉透并散发出特有的香气后,直接食用。

2.工艺流程

炝制的原料应选用新鲜、细嫩、清香、富有质感特色的原料。经过去壳、削皮、抽筋,洗净异味,刀工处理,以丝、段、片和自然形态等为主。要根据不同的原料和菜肴采用特定的炝制方法,然后用调味品调拌均匀或兑好卤汁调拌成菜,直接装盘供食。

炝制工艺的一般流程如图3-28所示。

图3-28 炝制工艺流程

3.实训要求

(1)炝应选择新鲜、脆嫩,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料。

(2)原料在加工时,丁、丝、片、条、块要厚薄、粗细均匀,大小一致,便于成熟。

(3)烹调时要掌握好火候,断生即可,保持原料制品的脆嫩鲜美。

(4)特殊炝所用的调味品,以白酒、醋、蒜泥、姜末等具有杀菌消毒功能的调味品为主。

(5)菜肴经炝制拌味后,应待渗透入味后才能装盘。

(三)腌渍法

腌渍是指原料以盐为主要调味品,拌和、擦抹或浸渍原料,经静置以排除原料内部水分,使调味汁渗透入成菜的制作方法。作为冷菜独立的烹调方法,腌渍冷菜不同于腌咸菜,它是以盐为基本调味,辅以其他调料(如绍酒、糖、辣椒、香料、葱姜等)将主料一次性加工成菜的方法。腌渍的菜肴具有贮存、保味时间长,鲜嫩爽脆,干香、浓郁的特点,适用于黄瓜、莴笋、萝卜、藕、虾、蟹、猪肉、鸡肉等原料。

植物性原料一般具有口感爽脆的特点,动物性原料则具有质地坚韧、香味浓郁的特点。代表菜肴有酸辣白菜、盐腌黄瓜、辣莴笋、酱菜头、红糟仔鸡、卤浸油鸡等。

1.腌渍的分类

冷菜中采用的腌渍方法较多,根据所用调味品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盐腌、酱腌、糟腌、醉腌、糖醋腌、醋腌等。

(1)盐腌。

① 盐腌是将原料用食盐擦抹或放盐水中浸渍的腌渍方法。这是最常用的腌渍方法,也是各种腌渍方法的基础工序。盐腌的原料水分滗出,盐分渗入,能保持原料清鲜脆嫩的特点。经盐腌后直接供食的有腌白菜、腌芹菜等。用于盐腌的生料必须特别新鲜,用盐量要准确。熟料腌渍一般煮、蒸之后加盐,如咸鸡。这类原料在蒸、煮时一般以断生为好,腌渍的时间短于生料煮、蒸时间。

② 盐腌原料的盛器一般要选用陶器,腌时要盖严盖子,防止污染。如大批制作,还应该在腌渍过程中上下翻动1~2次,以使咸味均匀渗入。

(2)酱腌。

酱腌是将原料用酱油、黄酱等浸渍的腌渍方法。酱腌多采用新鲜的蔬菜,如酱菜头等。酱腌的原理和方法与盐腌大同小异,区别只是腌渍的主要调料是酱油、黄酱。

(3)醉腌。

醉腌是以绍酒(或优质白酒)和精盐作为主要调味品的腌渍方法。醉腌多用蟹、虾等活的动物性原料(也有用鸡、鸭的)。腌渍时,通过酒浸泡,将蟹、虾醉死,腌后不再加热即可食用。

(4)糟腌。

糟腌是以香糟卤和精盐作为主要调味品的腌渍方法。糟料分红糟、香糟、糟油三种。糟腌多用鸡、鸭等禽类原料,一般是原料在加热成熟后,放在糟卤中浸渍入味而成菜,如红糟鸡。糟制品在低于10℃的温度下口感最好,所以夏天制作糟菜,腌渍后最好放进冰箱,这样才能使糟菜具有凉爽淡雅之感。

(5)糖醋腌。

糖醋腌是以白糖、白醋作为主要调味品的腌渍方法。在糖醋腌之前,原料必须经过盐腌这道工序,滗出水分,渗进盐分,以免澥口,然后再用糖醋汁腌渍,如辣白菜等。糖醋汁的熬制要注意比例,糖和醋的比例一般是,糖多醋少,甜中带酸。

(6)醋腌。

醋腌是以白醋、精盐作为主要调味品的腌渍方法。菜品以酸味为主,稍有咸甜,如酸黄瓜。醋腌也是先经盐腌工序后,再用醋汁浸泡,醋汁里也要加入适量的盐和糖,以调和口味。醋腌菜脆嫩爽口,口感较有特色。

2.工艺流程

腌渍菜肴应选用新鲜度高、质地细嫩、滋味鲜美、富有质感特色的原料。动物性原料要洗涤除去血腥异味。要根据腌渍菜肴的需要,进行刀工处理,一般以丝、片、块、条和自然形态为主。

腌渍工艺的一般流程如图3-29所示。

图3-29 腌渍工艺流程

3.实训要求

(1)含水量少的原料腌渍时要加盐水腌(又称盐水腌渍法),这样便于入味,且色泽均匀;含水量多的原料可以直接用干盐擦抹。

(2)蔬菜类原料一般是生料直接与调味品的味汁腌渍成菜,动物性原料一般要经过熟处理(如蒸、水煮、焯水、炸等)至刚熟(切不可过于酥烂),再与调制的味汁腌渍成菜。腌渍的时间长短,应根据季节、气候,原料的质地、大小而定。

(3)腌渍的肉类原料在熟处理之前要用清水泡洗,以除去部分咸味和腥味,对一些蔬菜腌品要挤去水分以后再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