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识储备

一、知识储备

家禽和家畜是烹饪原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餐饮业中使用最为广泛,且初加工较为复杂,而且不同的菜品加工要求相差较大,处理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菜肴色、香、味、形的质量。这就要求烹调加工人员在加工前必须了解禽畜的有关特点,以合理地分割原料。

(一)家禽的初加工

1.家禽的初加工实训要求

(1)杀口准确,放尽血液。宰杀时放尽禽血,才能保证禽类加工后皮和肌肉的色泽白净。

(2)煺尽禽毛。根据家禽的种类和禽龄的不同,掌握好烫毛的水温和煺毛的方法。

(3)洗涤干净。在剖腹前洗涤干净,去尽残毛,剖腹后再进行清洗整理。

(4)剖口正确。根据菜肴的需要,决定剖口的位置、剖口的大小。

(5)物尽其用。对家禽的内脏要认真清洗整理,合理利用。

2.家禽的初加工与实训

禽类的初步加工程序一般可分为宰杀放血、泡烫煺毛、开膛去内脏和内脏洗涤四个程序。

(1)宰杀放血。

宰杀家禽时,首先准备接血的碗,碗内放入少许食盐和清水。宰杀时用左手捏住鸡翼,小指勾住鸡的右腿,把鸡颈弯转,以大指和食指紧紧捏住鸡颈骨后面的皮。右手在下刀处(在第一颈骨)处拔去少许颈毛,持刀割断气管和食管,刀口要小。宰杀后,用右手握住鸡头使之向下,鸡身倒置,让血流尽。血放完后,用筷子在鸡血碗内顺一个方向搅动使其凝结。

(2)泡烫煺毛。

泡烫煺毛这个步骤必须在禽类刚停止挣扎、双脚不抽动时进行,过早会因肌肉痉挛,皮紧缩而不易煺毛,过晚会因肌体僵硬羽毛也不易煺净。烫泡时水的温度依季节和禽的老嫩而异,一般老母鸡及老鹅、老鸭等应用沸水,嫩禽用60℃~80℃的水泡烫。冬季水温应高些,夏季水温可略低。

泡烫后煺毛要及时,先煺粗毛,爪上、嘴上的老皮,再煺其他部位的毛。煺毛时用力不宜过大,切忌拉破禽类外皮。在煺毛的过程中,以煺净羽毛而不破损鸡皮为原则。

(3)开膛取内脏。

禽类取内脏的方法应视烹调的需要而定。常用的取内脏方法有腹开法、背开法和肋开法。技法操作要领:在加热过程中随时翻动原料,使其受热均匀;要根据原料性质和切配烹调需要掌握好成熟度;异味重、易脱色的原料应单独焯水;焯水后的原料应立即漂洗、投凉。

① 腹开法。先在禽颈右侧的脊椎骨处开一刀口,取出嗉囊,再在肛门与肚皮之间开一条长6~7厘米的刀口,取出内脏,将禽身冲洗干净即可。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切勿拉破肝和苦胆,因为肝破碎后就不宜使用了,而苦胆破碎,胆汁沾染到禽肉上会严重影响禽的口味和质量。

腹开法用途较广,凡是用于批片、切丝、切丁制作炒、爆菜肴及切块红烧菜肴的禽类均可采用此法。

② 背开法。背开法是在背脊处破骨,取出内脏,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清蒸、扒等烹调方法的禽类。因为采用背开法去内脏,禽类烹制成熟装盆时看不见刀口,禽类显得丰满,较为美观。

③ 肋开法。操作时在禽的右肋下开一刀口,然后从开口处取出内脏,拉出嗉囊、气管和食管,冲洗干净即可。操作过程中切忌拉碎禽的肝和胆;刀口不宜过大,否则烤制时易漏油汁。肋开法主要用于制作烤类的菜肴,如烤鸡、烤鸭,不在腹部或背部开刀,烤制时不致漏油,使鸡、鸭的口味更加肥美。

根据烹调的要求,禽类初加工去内脏有时不可开膛,如制作八宝鸭时,鸭的内脏应通过整料出骨的方法与骨架一同取出。整料出骨的详细内容,将在模块三中详细叙述。

(4)内脏的加工。

禽类的内脏除嗉囊、气管、食管、肺和胆囊不可食用外,其余均可烹制成菜肴,家禽内脏因污秽程度不同,洗涤加工也就有所区别,内脏清洗整理方法有:

①肫。割去食肠,从侧剖开,除去污物,剥去内壁黄皮(内金皮)洗净备用。

②肝。开膛取出肝后,随即摘去胆囊,注意不要撕破。

③肠。将肠理直,除去附在肠上面的两条白色的油肝,然后穿入竹筷或用剪刀尖顺肠剖开,冲去粪便;再用少量的盐、矾等揉搓,去掉肠壁黏腻物质,洗净扎好,用沸水稍烫待用。但不宜久烫,否则会失去脆性。

④油脂。母鸡、鸭腹中的油,可取出另用。为保持鸡、鸭油的色泽鲜艳,不宜熬炼,宜用笼蒸。正确的方法是先将油脂洗净切成小块,放入碗内,加入葱、姜、少许花椒,用保鲜膜封口后上笼蒸至脂肪融化取出,捡去葱、姜和花椒,这样制作出的鸡油色泽金黄明亮,故烹饪上常称之为“明油”。

⑤禽血。鸡、鸭血凝结后用刀划成几个大块,微火煮熟,但不宜久煮,以免血中起孔,影响质量。

家鸽大部分采用放入水中闷死的办法,煺毛、开膛和取内脏方法与家禽基本相同。

(二)家畜内脏及四肢的初步加工

畜类动物的加工目前大多在专业的屠宰加工场进行,从宰杀到内脏的初步整理几乎都不在厨房中进行。肉品加工厂已将传统厨房的宰杀加工取代,并根据畜肉的不同部位进行分档,便于厨房生产加工烹调。厨师只对内脏及四肢进行加工处理。

1.家畜内脏及四肢初步加工实训的要求

(1)迅速处理。内脏污秽,宜于细菌滋生,容易变质,初步加工要及时,才能保证内脏质量。

(2)洗涤干净。由于家畜内脏黏液多,污秽较重,一定要采用相宜的方法洗涤干净。

(3)除去异味。采用洗涤、出水、刮剥或用石灰、盐、矾、醋等,将内脏异味最大限度地除去。

2.家畜内脏及四肢初步加工方法

家畜内脏及四肢泛指心、肝、肺、肚、腰、肠、头、蹄尾、舌等。由于这些原料污物多,黏液重,并带有异味,故加工时一定要认真对待。内脏及四肢洗涤加工的方法大体上有里外翻洗法、盐醋搓洗法、刮剥洗涤法、清水漂洗法和灌水冲洗法几种。

(1)翻洗法。

将原料由里向外翻出,这主要用于洗涤黏液较重的肠、肚等,是将原料里外轮流翻转洗涤。以肠的洗涤方法为例:肠表面有一定的油脂,肠里面黏液和污物较多,有恶臭味。初加工时把大肠口大的一头倒转过来,用手撑开,然后向里翻转过来;再向翻转过来的周围灌注清水,肠受到水的压力就会渐渐地翻转,等到全部翻转完后,就可将肠内的污物扯去,再加入盐、醋反复搓洗,如此反复将两面都冲洗干净。

(2)搓洗法。

主要用于洗涤有油腻、黏液和异味的原料,如肠、肚经翻洗后,还要用食盐、明矾、醋反复揉搓,再进行洗涤,才能把黏液、油腻和异味除去。

以猪肚为例:先从猪肚的破口处将肚翻转,加入盐、醋反复搓洗,洗去黏液和污物即可。

(3)刮洗法。

刮洗就是用刀刮去外皮的污物和硬毛,例如头、蹄、尾上的余毛和污物。一般采用火燎、水烫和拔除的办法去毛,用刀刮洗的办法除去污物。猪舌、牛舌一般在水中加热至舌的表层发白时捞出,用小刀刮去表层,再进行洗涤。

① 猪脚爪的初加工。用刀背敲去爪壳,将猪脚爪放入热水中泡烫;取出后刮去爪间的污物,拔净硬毛。若毛较多、较短不易拔除时,可在火上燎烧一下,待表面有薄薄的焦层后,将猪脚爪放入水中,用刀刮去污物后即可。

② 牛蹄的初步加工。将牛蹄外表洗涤干净,然后放入开水锅中小火焖煮3~4小时后取出,用刀背敲击,除去爪壳、表面毛及污物,再放入开水中,用小火煮焖2小时取出,去除趾骨,洗净即可。

(4)冲洗法。

主要用于洗涤肺脏。肺叶的气管和支气管组织复杂,肺孔多,血污不易清除,因此,洗肺时应将肺管套在自来水管的龙头上,灌水入内,使肺叶扩大,大小血管冲水之后,再将水倒出;如此反复冲灌几次,直至肺色转白,再划破肺的外部,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料酒、葱、姜烧开,浸出肺管内的血污,洗净即可。

(5)烫洗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腥膻气味及血污较重的原料,如牛、羊的肠、肚等,经洗涤后再投入冷水锅加热烫煮(掌握好烫煮的温度、时间),即可去除内壁的污物和黏液,并减除不良气味。

(6)漂洗法。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洗涤猪、牛、羊的脑、脊髓等。此类原料细嫩易碎,应放在清水内用竹签挑去外层的血衣、血筋,轻轻漂洗。至于心、肝、腰等,如外表附有污物,用清水稍加漂洗即可。

在家畜内脏及四肢初步加工过程中,不同的加工方法可随原料的不同而选择使用。如肠、肚等原料必须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洗涤方法,才能把原料洗净,因此在初加工时应根据原料情况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