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内容难以实现精准对接
2025年09月26日
(三)图书内容难以实现精准对接
广义的特殊儿童,除了传统的三类(盲、聋和培智)外,还包括自闭症儿童、情绪和行为障碍儿童、注意力缺陷儿童、多动症障碍儿童、语言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沟通障碍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儿童、攻击性行为儿童、动作发展迟缓儿童、肢残与病弱儿童、处境不利儿童等。由于每一位特殊儿童的病情、状况都不完全相同,他们的学习起点、接受程度等也有很大差别。因此,面对他们不同的学习需求,特殊教育教师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应充分关注特殊儿童的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关注学生的社会适应性。1975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全体残障儿童教育法案》中提出,要为接受特殊教育的每一位特殊儿童量身制定能够适应其个人学习和发展需要的教育方案,这一规定被称为个别化教育计划(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这一教育理念也开始被提倡并逐渐被实践。这表明,针对不同的特殊儿童,应该为其提供更加精准、更具针对性的图书,以此来辅助教学工作。而在实践中,针对特殊儿童教育类的图书,大多只涉及视障、听障和智障儿童三类,已经不能满足多样化特殊儿童教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