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质检是手段,提高质量是目标,而人才培养既是实现提升质量的基础,也是质检的最终目的,这是质检和人才培养融合的前提。质检在出版工作中的定位以及其与编校的深入联系,是质检参与人才培养的天然条件。质检的功能需要深入挖掘,质检的结果需要充分使用,这是出版管理科学化的理性诉求。在中宣部印发的《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中,出版质量占50分,其中内容质量42分,编校印装质量8分;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占12分,其中内部制度建设和执行7分,队伍建设5分。[7]由此可见,出版单位应积极推进图书质检与质量提升和编校人才培养并轨[8],以提高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促进出版单位人才成长和长远发展,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1]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A/OL].(2018-03-21)[2021-01-08].http://www.gov.cn/zhengce/2018-03/21/content_5276191.htm#1.
[2]石文慧.浅析图书出版单位针对编校人员人力资源的差异化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07):23-24.
[3]姬建敏.开拓、创新、发展:新中国编辑学研究70年[J].出版发行研究,2020(1):16-21.
[4]国家新闻出版署.2019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摘要)[R/OL].(2020-11-03)[2021-01-13].http://www.nppa.gov.cn/nppa/upload/files/2020/11/c46bb2bcafec205c.pdf.
[5]孙晔.从图书三审制的实施现状反思各环节的功能定位[J].编辑之友,2017(3):74-76,80.
[6]陈莉.出版社设立终审部门的可行性分析:以北京大学出版社为例[J].出版广角,2020(22):30-32.
[7]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宣部印发《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EB/OL].(2019-03-11)[2021-01-13].http://www.sohu.com/a/300543010_210950.
[8]徐菲.浅谈科技出版社图书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J].科技传播,2018,10(24):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