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四力”建设,提升编辑能力
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新时代出版人增强“四力”的要求,即增强出版脚力、出版眼力、出版脑力、出版笔力[10],并在融媒体背景下,通过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职务职称晋升、利益分配机制,打造一支能更好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历史使命的人力资源队伍。
第一,增强出版脚力。就是要行动起来走出去、走对方向,深入业界探究行业生态环境,创新性地开拓一片蓝海。拥有丰富的出版资源对一名优秀编辑来说至关重要,尤其是拥有强大的作者朋友圈。因为对于高校出版社来说,图书质量的高低主要受作者水平的影响,他们是出版社的战略核心资源。一流的作者资源,更有利于出版社拥有市场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因此要鼓励编辑人员走出去,通过研究行业动态,了解作者信息,并与优秀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出版有影响力的作品获得市场认可,打造自己的品牌优势,提升社会效益,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进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另外,对于出版管理者来说,还要走对方向。在高校出版社发展经营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市场定位、建立正确的战略格局、树立正确的出版理念对出版社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第二,增强出版眼力。就是要鼓励编辑人员在平常的工作中通过多学、多看、多阅读、多比较,进而增强自身的政治辨识力和发现好作品的能力。在编辑工作过程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书稿,这就要求编辑自觉利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在学习理论、付诸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纵深思维、底线思维,进而对各类书稿进行鉴别、筛选、取舍、应用。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结合时代背景与政策方针,围绕党和国家工作主题去筛选高质量的选题,要善于发现观念先进、思想深刻、创作结构精当的价值之作,进而为广大读者呈现出新时代的人民之美、生活之美、文化之美,通过知识的传播、文化的传承开社会风气之先,引领时代发展。因此,要鼓励编辑人员多关注社会焦点及国家时政热点,并将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出版实践,理论联系实际,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挖掘经典之作,出版更高质量的精品。
第三,增强出版脑力。这需要出版人与时俱进,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做好反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者。编辑要善于洞察时代格局,通过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及出版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以全面、系统、客观的态度讲好中国故事,并利用现代多元的表达方式与传播形态,为广大人民群众呈现当代优秀作品,从而更好地巩固国家意识形态,推动社会文化领域消费的转型升级,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为读者的精神陶冶、中华文化的传承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力量。
第四,增强出版笔力。这需要编辑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因为出版工作主要是与文字内容打交道,要想娴熟地驾驭文字,最重要的是要在平常的工作中养成写作的职业习惯。这样在收到作者稿件时,在尊重作者创作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研读作者的文笔构思、逻辑思路、风格特点,利用平常积累的过硬的写作经验,优化稿件逻辑结构、语言体系及表达逻辑,进而更好地打造具有文化品位、审美水平的出版读物。
第五,大力培育复合型人才。在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出版社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规划,依托母体大学开展多元化的培训,积极为编辑人员争取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通过课程学习与实践,培养出既具备专业出版知识,又能灵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一专多用的复合型出版人才,并大量起用有能力、有担当、有创新思维的骨干人员到核心岗位,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出版社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