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突出特色

二、整合资源,突出特色

高校出版社原是为解决高校教材和学术专著出版问题而成立的,出版资源本来有限,转企改制之初,由于市场竞争能力差,原有的一些出版资源流失严重。郑州大学出版社原为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成立于1995年年初,是中南地区21所地方医学院校协办的医学专业出版社,主要出版医药卫生教材、专著、译著、医学普及读物等,医学出版资源丰富,在医学出版方面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0世纪末,我国进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坚持“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原则,调整了地方高校的布局。2000年,原郑州大学、郑州工业大学、河南医科大学三校合并,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更名为郑州大学出版社,由原来单一的医学出版社向综合性出版社发展。进入新时代,郑州大学出版社紧紧抓住母体学校创建“一流大学”的机遇,主动挖掘母体学校出版资源,围绕母体学校的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凝聚优质作者资源,积极为他们搭建出版平台,将母体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学术优势转化为出版优势。通过深耕特色学科及一流学科,打造可持续的出版品牌。[1]郑州大学出版社地处河南省会郑州,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可汇聚省内100多所高校的出版资源。省内特别是郑州市的一些省属高校,办校历史较长,一些学科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河南地处中原,是黄河文明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地域传统文化丰厚,成长出一大批地域文化名家。郑州大学出版社通过主动策划,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从而突出已有的出版特色。郑州大学出版社还发挥原来的专业出版优势,积极拓展省外的出版资源,通过项目运作的方式,一大批全国知名专家成为郑州大学出版社的优秀作者,如中国科学院院士赵玉芬、曾益新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王正国、付小兵、刘志红等。通过对优势出版资源的挖掘、汇聚、整合和拓展,为郑州大学出版社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近年来,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双优”图书,在社会效益不断提升的同时,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2019年、2020年连续两年社会效益考评中均获评“优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