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层面

(一)高校层面

第一,对培养方案做出合理调整,提升高校与企业合作质量。高校设置编辑出版专业的目的是培养出符合出版业所需的人才。高校应根据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结合出版专业背景和学科特色,不断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出版专业是一门实践性与实用性极强的学科,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全面提高高校与企业合作质量。目前,我国的高校出版社与高等院校尚未形成良性的资源共享机制,这不利于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高校和高校出版社应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共享优质资源,对于学术、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高等院校来说,可以为企业提供内容服务和培训服务;对于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出版社来说,应为高校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在资金等方面提供支持。[12]

第二,不断优化师资队伍,持续丰富教学方式。当前,编辑出版专业的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有一定的从业经历。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派相关教师定期到出版企业学习,增强教师授课内容的丰富性和实用性;定期邀请业内专家走入教学课堂,导入典型案例,传授业内最新实用知识,为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和职业规划提供专业指导和意见。同时,要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持续丰富教学方式。课内教学以案例导入为主,尽可能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让学生针对案例开展讨论,并进行模拟训练,形成良好的教学互动反馈模式。此外,应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教学,为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最大化地运用到实践操作中提供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