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本质

(一)“工匠精神”的本质

从长城到刺绣,从高铁到天宫,“工匠精神”贯穿于中华历史长河,在不同时代和各个领域都留下了印记。千年易逝,而“郑国渠”却穿越历史,使郑国成为家喻户晓的“工匠精神”的代言人;贾岛凭借苦吟磨炼,锤词熬句,自成一体,赢得“诗奴”的美誉,成为“工匠精神”应用于文化产业的极佳范例;干将莫邪铸剑,三年乃成,终成剑仙,为成就“工匠精神”奉献生命。

如今,工匠精神已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而转变为一种“价值传承”。我们强调工匠精神,也更多是指价值内核的传承弘扬。“工匠精神”并非工匠专属,作为一种工作价值观,它是超越行业的。美国学者亚力克·福奇指出:“工匠精神并不单指手艺人,还有使用现成的技术工具利用创新精神解决各种问题的发现者和发明家。”[3]简单来说,“工匠精神”就是为自觉的信念而必然的认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毛泽东),以认真到较真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事业,这不是出于强制,也非出于自我暗示,而是出于对我们伟大事业的信念。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有分工不同,都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作为共和国的劳动者,自信自强,自然就会树立追求“工匠精神”的价值观。